[发明专利]混合长丝制造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1130.X | 申请日: | 2013-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181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石丸德希;松井正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D02G3/38 | 分类号: | D02G3/38;D02J1/00;D02J1/22;D02J13/00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合 长丝 制造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两个种类的丝线进行并丝来制造混合长丝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对两个种类的丝线进行并丝(混合)而成的混合长丝。作为代表的混合长丝,例如能够举出热收缩率不同的不同收缩混合长丝。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上述的不同收缩混合长丝的制造装置。在该装置中,在从喷丝头经由作为加热辊的两个导丝辊的第1丝线通道、以及从喷丝头经由作为非加热辊的旁通辊的第2丝线通道,使分别得到的两个种类的丝线并丝、络交并进行卷取。在第1丝线通道中,从喷丝头纺出的丝线因两个导丝辊的速度差而被拉伸,进而被热固定,由此得到拉伸丝线(Fully Drawn Yarn:FDY)。另外,在各导丝辊中,在与分离辊之间将丝线卷绕多圈并对该丝线进行加热。另一方面,在第2丝线通道中,从喷丝头纺出的丝线被作为非加热辊的旁通辊输送,成为未被完全拉伸的预取向丝(Partially Oriented Yarn:POY)。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110345号公报
在专利文献1的装置中,在丝线被加热拉伸的第1丝线通道中,为了充分加热丝线,在各导丝辊上沿其轴向将丝线卷绕多圈。也就是说,朝导丝辊的卷绕开始位置与从导丝辊送出的位置在辊的轴向上偏离。另一方面,在丝线未被加热拉伸的第2丝线通道中,丝线仅由旁通辊朝下游侧输送,不需要在旁通辊上将丝线卷绕几圈。因此,第1丝线通道和第2丝线通道必然在辊的轴向偏离,无法将两个丝线通道配置于相同的平面上。因而,为了对两根丝线进行并丝而需要使用引导件等,使在一方的丝线通道行进的丝线朝辊的轴向弯曲,并将该丝线朝另一方的丝线所行进的丝线通道强制性地引导。如果像这样利用引导件等使丝线弯曲,则丝线的品质降低。此外,在位于不同的平面上的两个丝线通道分别搭挂丝线是相当麻烦的作业,此外,在引导件等上搭挂丝线的工时增加,从而导致挂丝作业变得繁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沿着同一平面配置要被并丝的两个种类的丝线的丝线通道、尽量不使丝线弯曲而使两根丝线并丝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
第1发明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喷丝头;加热辊组,包括使从所述喷丝头纺出的丝线加热拉伸的多个加热辊;牵引辊,能够分别牵引从所述加热辊组送出的丝线和从所述喷丝头纺出且不经由所述加热辊组的丝线;第1开松引导件,对卷绕于所述加热辊组的丝线进行开松;以及第2开松引导件,对卷绕于所述牵引辊的丝线进行开松,所述加热辊组的所述多个加热辊的轴向相互平行,且沿着规定的一个平面配置,丝线相对于所述多个加热辊的卷绕角分别不足360度,所述牵引辊与所述多个加热辊一起配置在所述规定的一个平面上,在与所述规定的一个平面平行的水平方向上,所述第1开松引导件位于比所述加热辊组的所述多个加热辊的各自的轴心位置更靠所述牵引辊侧的位置,所述第2开松引导件位于比所述牵引辊的轴心位置更靠所述加热辊组侧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混合长丝制造装置中,在经由加热辊组的第1丝线通道中丝线被加热拉伸,另一方面,在不经由加热辊组的第2丝线通道中丝线不被加热拉伸。也就是说,通过第1丝线通道的丝线成为拉伸丝线,另一方面,通过第2丝线通道的丝线成为预取向丝(POY)。上述两个种类的丝线由共通的牵引辊牵引而被并丝,由此得到混合长丝。
此处,加热辊组的多个加热辊的轴向相互平行,且沿着规定的一个平面配置。此外,第1丝线朝多个加热辊的卷绕角不足360度。由此,通过多个加热辊的第1丝线通道配置在一个平面上。进而,由于牵引辊位于多个加热辊的配置平面上,所以能够将从喷丝头不经由加热辊组而到达牵引辊的第2丝线通道与上述的第1丝线通道配置在同一个平面上。因此,为了利用牵引辊对第1丝线和第2丝线进行并丝,而不需要使一方的丝线朝向另一方的丝线的丝线通道弯曲。此外,沿着两个丝线通道对两根丝线进行挂丝的作业变得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未经日本TMT机械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113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