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天麻茶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03520.0 | 申请日: | 2013-03-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0681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01 |
发明(设计)人: | 肖玉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肖玉林 |
主分类号: | A23F3/14 | 分类号: | A23F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863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天麻茶及其制备方法,具体讲,本发明涉及一种以茶叶和含有大量密环菌的天麻发酵液复合制备的茶饮品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天麻是一味名贵中药,又名赤箭,属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经研究证明,天麻对扩张血管,增加血管弹性具有神奇的功效;能提高脑细胞抗缺氧能力,增强脑部血管流量,减少血管阻力,治疗眩晕和脑脊底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的神经症状以及心血管系统疾病有显著的效果;它具有镇静、抗惊、镇痛、降压、明目、增智等功能,对人体保健有重要的作用。
天麻和密环菌是一种共生关系,天麻离开密环菌是无法生存的,它自始至终完全依赖、消化、侵染密环菌作为其营养来源。而密环菌是一种寄生和腐生双赖型的真菌。经临床实验表明,密环菌在临床与天麻功效相同之外,还含有多种多糖体,对肿瘤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中国是茶的故乡,喝茶在中国被誉为“国饮”。现代科学大量研究证实,茶叶确实含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生化成份,茶叶不仅具有提神清心、清热解暑、消食化痰、去腻减肥、清心除烦、解毒醒酒、生津止渴、降火明目、止痢除湿等药理作用,还对现代疾病,如辐射病、心脑血管病、癌症等疾病,有一定的药理功效。可见,茶叶药理功效之多,作用之广,是其他饮料无可替代的。
现有技术提供了多种含有天麻成分的茶饮品,具体如下:
申请号为200710077712.3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天麻保健茶,该茶采用天麻浆10-30%,茶70-90%;制作方法为将天麻打浆或将干成品天麻打浆或将天麻粉打浆备用,然后将天麻浆加入茶叶炒制干燥后,冷却包装即可得到。该保健茶采用天麻浆和茶叶直接炒制干燥导致茶的口感较差,且没有对与天麻共生的密环菌进行利用。
申请号为201210128386.7的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密环菌发酵茶、密环菌发酵茶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密环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为:将密环菌先后进行一级种子培养和二级种子扩大培养后,将二级种子接入到茶叶中进行发酵培养,培养完成后烘干即得到密环菌发酵茶。其中,该茶为发酵茶不易控制口感和茶型,应用范围较窄;同样的没有对与密环菌共生的天麻的进行利用。
总之,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没有将天麻与密环菌进行复合后与茶叶进行加工后制成的茶饮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以茶叶和天麻为原料的茶饮品。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了一种天麻茶,该茶中添加了天麻发酵液,该发酵液以含有天麻提取液的培养基与密环菌进行深层发酵培养制备而成,天麻提取液经过密环菌的二次复合培养,大幅度地提高了它们的双重作用,使其药用,保健,营养价值更加显著。本发明的目的之二是提供了该天麻茶的制备方法,在茶叶加工过程中采用常见的杀青、揉捻、烘炒和做型等加工方法,而在加工过程中加入天麻和密环菌的复合发酵液,并对加工工艺进行了优化,让优化后的工艺制备的天麻茶不但保全了茶叶原质和香气,减少异味,还增添了营养成份,具有保健功能。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天麻茶,该天麻茶由茶叶和天麻发酵液制成,天麻发酵液的添加量为茶叶重量的6-10%。其中,天麻发酵液由密环菌于含有天麻提取液的培养基中发酵制得,密环菌可以来自商品菌或者从天麻中分离得到,优选地,密环菌从天麻中分离得到保证密环菌与天麻良好的复合。
进一步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天麻发酵液在茶叶的制作过程中分两次添加,分别为:在初烘过程前添加茶叶重量3-5%的天麻发酵液,剩余的天麻发酵液(约占茶叶重量3-5%)在初烘过程后添加。具体地,按照茶叶与天麻发酵液配比,根据茶叶重量计算需添加的天麻发酵液的总添加量;第一次添加,按茶叶重量3-5%的添加量在揉捻过程后加入天麻发酵液,混合均匀后即可进行初烘过程;第二次添加,将剩余的天麻发酵液在初烘过程后加入,即将剩余的天麻发酵液喷洒在茶叶上,添加完成后即可进行做形过程。
其中,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制茶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类型的茶中,如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当然,根据茶叶的制作过程不同,添加天麻发酵液的次数、添加量和添加时机可以不同。但是不同类型的茶加工方法可能不同,但天麻发酵液最好在揉捻过程与做形过程之间添加,以保证茶形和口感优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肖玉林,未经肖玉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35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