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链状酰胺类CCR5受体抑制剂的药物新用途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06070.0 申请日: 2013-03-29
公开(公告)号: CN103193771A 公开(公告)日: 2013-07-10
发明(设计)人: 董铭心;李卫华;陆路;戴秋云;丁训诚;姜世勃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
主分类号: C07D417/14 分类号: C07D417/14;C07D211/62;C07D401/14;C07D409/14;A61K31/506;A61K31/4545;A61K31/496;A61P15/18;A61P31/18
代理公司: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代理人: 关畅
地址: 100850 北京市海淀***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链状酰胺类 ccr5 受体 抑制剂 药物 用途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链状酰胺类CCR5受体抑制剂的药物新用途。

背景技术

目前口服避孕药和宫内节育器已广泛用于育龄妇女,并取得很好效果。然而对于不愿服用口服避孕药及应用宫内节育器的育龄妇女而言,除男方采用避孕套外,可采用杀精剂进行避孕。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杀精剂主要为壬苯醇醚-9、辛苯聚醇及苯扎氯铵等,这些药物避孕效果较好,但有相当一部分人对其有局部过敏反应,如可引起细菌性阴道炎、生殖道溃疡、中毒性休克综合症、宫阴道上皮脱落等(王容等,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465-3467)。

另外,艾滋病在全球及我国的广泛传播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世界卫生组织联合报告截止2010底,全球携带艾滋病毒的人数为3400万,2010年全球的艾滋病感染者为270万人。卫生部2011年的中国艾滋病疫情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年底,估计中国存活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78万人,在这78万名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中,经性传播占63.9%,性传播已成为我国艾滋病传播的最主要途径。值得注意的是,在新发感染案例中经性传播的感染案例占到总数的80%以上,这意味着随着我国性观念西化及性开放程度的加深,艾滋病离普通大众的距离越来越近,其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扩散的趋势愈发显著。如果防治措施不力,将对我国的人口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一类被称为杀微生物剂(microbicides)的药物研究开发已被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为全球优先发展的策略。杀微生物剂是一种含有抗HIV/STDs成分的凝胶、乳脂、栓剂、药膜或海绵,在性交前置入阴道,以预防HIV或STDs的性传播。杀微生物剂的最大优点在于妇女能够自主使用,另外也不象避孕套那样在性交过程中存在一层隔膜,因而在男性和女性中都有很高的可接受性。在杀微生物剂中引入避孕成分,能满足预防艾滋病及避孕功能,此类外用药将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链状酰胺类CCR5抑制剂的新用途。

本发明所提供的链状酰胺类CCR5抑制剂的新用途是所述链状酰胺类CCR5抑制剂或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在制备杀精药物中的应用。

所述链状酰胺类CCR5抑制剂的结构式如式I所示:

(式I)

式I中,X为碳原子或者氮原子;Y为氮原子、亚甲基、羰基或者不存在;

Z为氮原子、亚甲基、羰基或者不存在;

R1为C1-C4烷基或者不存在;

R2选自未取代的或被1-3个取代基取代的下列基团中的任意一种:苯基、苄基、萘基、C5-C10芳香性杂环基和C4-C7饱和杂环基;所述杂环基中包括1-3个选自N、O和S中至少一种杂原子,所述取代基选自下列原子或基团:卤素、巯基、羟基、CF3、CN、NO2和SO2CH3

式I所述化合物优选下述任意一种:

1)1-乙酰基-N-{3-[1-(2-氯-噻唑-5-基-甲基)哌嗪-1-基]丙基}-N-(3-氯-4-甲基苯基)哌啶-4-甲酰胺(式I中,X为氮原子,Y为亚甲基,Z、R1不存在,R2为3-氯-2-噻唑基化合物)(代号DMX-B03);

2)1-乙酰基-N-{3-[4-(4-氟-苄基)-哌嗪-1-基]丙基}-N-(3-氯-4-甲基苯基)哌啶-4-甲酰胺(式I中,X为氮原子,Y为亚甲基,Z、R1不存在,R2为4-氟-苯基的化合物)(代号DMX-B07);

3)1-乙酰基-N-{3-[4-(吡啶-2-基)哌嗪-1-基]丙基}-N-(3-氯-4-甲基苯基)哌啶-4-甲酰胺(式I中,X为氮原子,Y、Z、R1不存在,R2直接连接在X原子上,为2-吡啶基的化合物)(代号DMX-B09);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复旦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60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