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在线分析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07475.6 | 申请日: | 2013-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50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吴永江;刘雪松;丁海樱;金叶;陈勇;栾连军;王龙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88 | 分类号: | G01N30/88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张法高;赵杭丽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色谱 在线 分析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色谱分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在线分析方法及其在中药生产过程在线分析中应用。
背景技术
中药生产过程质量检测近来受到了生产企业的极大重视,近红外光谱技术也因其快速、无损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中药生产过程在线检测中。但是近红外光谱技术有着明显的局限性:第一,近红外光谱分析的灵敏度相对较低,其检测限仅为千分之一;第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属于二级分析方法,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来建立稳健的近红外校正模型,且其准确性与模型建立的质量和模型的合理使用有很大关系。中药生产过程中有很多情况质控指标含量小于0.1%或者需要更为精确的定量,此时,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应用则受到了限制,因此需要寻找其他合适的在线分析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技术(HPLC)作为一种传统的分析技术具有分辨率高、重复性好、色谱柱可反复使用等优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测定。常见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均为离线分析,即分析人员在现场取样后拿到实验室进行样品预处理后使用液相色谱进行分析。这样的分析效率较低,分析人员工作量大,对于挥发性样品还会有较大的分析误差,最重要的是对生产过程质控指标无法实现实时监测和反馈。高效液相色谱样品处理复杂、操作繁琐并且分析周期长的缺陷限制了其作为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近年来,超高效液相色谱的发展是分离技术的巨大进步,峰容量、分析效率、灵敏度和分辨率较常规HPLC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便为使液相色谱成为一种新的在线分析技术提供了可能。但是由于液相色谱复杂的预处理及进样方式等问题仍然限制了其作为在线分析技术的应用。目前,已有液相色谱介质的预处理系统的相关研究并在不断完善,例如张以民等发明的在线色谱分析的液相介质预处理装置(专利号ZL 200720074371.X),该装置除了可以实现液相介质预处理外还可达到流量大、防堵及基本消除气泡的目的。另外,也有液相色谱在线脱盐、富集与质谱在线联用系统(专利号ZL 200610134981.4)以及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在线联用分析水中痕量有机物的方法(专利号ZL 200610023536.0)的相关报道。但是,这些研究都具有相应的局限性和不全面性。张以民等的发明仅提供了在线液相色谱分析的预处理装置,并未将其与液相色谱仪真正连成一个在线分析系统,并不能真正实时得到分析结果,没有真正意义上实现在线分析。张丽华等发明的液相色谱与质谱在线联用系统强调的也不是利用液相色谱实现在线分析,而仅仅将双分流纳升级HPLC用于脱盐、富集并与质谱联用,并未实现液相色谱的在线分析。陈玲等采用固相萃取—液相色谱在线联用分析水中痕量有机物,该在线联用系统仅适合于饮用水、地表水及其他低粘度液体中痕量有机污染物的富集和分析,且不能真正实现在线取样和在线分析,也不适用于大流量样品,用途较为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液相色谱在线分析方法,可实现高效液相样品自动预处理及自动进样分析,同时可实现分析结果的实时监测。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074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