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选择连线路径的连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10154.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皓;许伟忠;刘明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75 | 分类号: | H04L12/875;H04L12/7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封包 进行 分析 选择 连线 路径 方法 | ||
1.一种对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选择连线路径的连线方法,是应用于一网络系统上,所述网络系统包括一用户端设备及多个来源端设备,所述用户端设备分别通过一第一连线路径及一第二连线路径,连线至一网际网络,并与所述来源端设备建立连线通道;所述用户端设备设有一路由列表,所述路由列表中储存有多笔来源数据及预定路径,所述来源数据对应至与所述用户端设备建立连线通道的来源端设备,所述预定路径是代表所述第一连线路径或第二连线路径,且分别对应至所述来源数据,以使所述用户端设备能根据所述来源数据,选择以对应的所述预定路径,传送所述用户端设备及对应的来源端设备间的数据封包,所述方法是使所述用户端设备执行下列步骤:
接收一来源端设备传来的数据封包;
在判断出所述来源端设备并未对应至所述路由列表中的所述来源数据的情况下,对所述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判断所述数据封包是属于一高传输延迟敏感数据或一非传输延迟敏感数据;
在判断出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高传输延迟敏感数据的情况下,选择将所述数据封包通过所述第一连线路径传输至所述用户端设备;
在判断出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非传输延迟敏感数据的情况下,选择将所述数据封包通过第二连线路径传输至所述用户端设备;及
将所述来源端设备的连线数据新增为所述路由列表中的一来源数据,且将对应的连线路径纪录成所述路由列表中的一预定路径,以在所述来源端设备再次传送另一数据封包时,所述用户端设备能根据所述路由列表,直接选择以相对应的预定路径,传输所述另一数据封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是针对所述数据封包内的一类型代码进行分析,若所述数据封包的类型代码为Data或Background,则判断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非传输延迟敏感数据;若所述数据封包的类型代码为Video、VoIP或Internet Management,则判断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高传输延迟敏感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是针对所述数据封包的传输协议进行分析,若所述数据封包的传输协议为User Data Protocol,则判断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高传输延迟敏感数据;若所述数据封包的传输协议为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则判断所述数据封包属于非传输延迟敏感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分析与所述数据封包相对应的来源数据,若所述用户端设备判断所述来源端设备属于一影音服务提供网站,则将所述数据封包认定为高传输延迟敏感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用户端设备包括一用户端电脑及一路由器,所述用户端电脑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连线路径及第二连线路径与所述路由器相连接,进而连线至网际网络,且所述路由列表是储存于所述路由器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路由器是通过至少二个传输路径与所述用户端电脑相连接,且所述路由器能对所述传输路径进行测试,以判断所述传输路径的传输品质,接着,将传输品质最佳的传输路径设定为所述第一连线路径,传输品质次佳的传输路径设定为所述第二连线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线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路径为以太网络线、电力网络线、同轴电缆线或无线网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15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果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马用营养舔砖及其制作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