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对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选择连线路径的连线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10154.1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163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黄俊皓;许伟忠;刘明翰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12/875 | 分类号: | H04L12/875;H04L12/757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封包 进行 分析 选择 连线 路径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对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选择连线路径的连线方法,尤使一用户端设备在接收到一数据封包后,能先分析该数据封包是否对传输延迟敏感,进而选择相对应连线通道进行传输的方法,以改善该用户端设备的运作状态。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目前网际网络已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之一,无论是通信联络、查找地图、搜寻店家信息甚至是分享娱乐信息,皆必须仰赖网际网络其无远弗届的传递能力。以往使用者欲利用一电脑连线至网际网络时,必须使用以太网络线连接电脑与一路由器,使网际网络上的数据能通过该路由器传送至电脑。而随着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各种移动装置的被研发面世,目前除了传统的以太网络线外,电脑与路由器间尚能通过许多新的连线路径建立连结,例如:WiFi无线网络、电力线网络、同轴电缆线(如: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缆线)等。
前述各种连线路径在使用上各有其优缺点:以以太网络线及同轴电缆线等实体线路为例,虽然实体线路在传递信号上具有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但由于实体线路在布设上较为不易,因此若电脑设置位置距离路由器较远,则即不适合使用以太网络线及同轴电缆线;电力线网络虽能通过居家住宅中原先就布设有的电力线路传输信号,但由于电力线网络的传输品质是与线路的新旧、布设品质及方式有关,因此在使用上仍有局限性;而近年来蓬勃发展的WiFi无线网络,虽然不必通过实体线路连接路由器与电脑,具有最广的应用及设置弹性,然而,无线信号在穿透水泥墙或人体时,其信号强度将会明显地衰减,因此若无线信号应用在障碍物较多的环境中,则在传输上可能会有时常发生信号中断的情事,而无法保证传输稳定性。
此外,随着网际网络上数据量的爆炸性发展,许多人在通过电脑进行上网时,电脑与路由器间的传输路径常会因为同一时间中数据的流量过多,而造成部份数据有传输延迟的现象发生。由于某些类型的数据一旦发生延迟,将会严重破坏使用者上网的品质(例如:网络通信中突然中断信号、观赏线上影片时播放速度时快时慢等),因此,发明人乃思及,是否能通过多条连线路径连接电脑与路由器,以提升路由器传输数据的频宽?且发明人着手对相关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后,认为若能进一步使路由器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与筛选,以将不同数据分别由不同的连线路径进行传输,如此一来,不仅能大幅减低路由器的频宽负荷,且尚能明显提升电脑连线至网际网络时的运作效率。
因此,如何对路由器的连线方法进行改良,以使该路由器接收到网际网络上传来的数据后,能先进行分析,再选择以适合的连线路径进行传输,即成为本发明在此亟欲解决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以往使用者通过电脑连线到网际网络上时,会因为同时有多种数据进行传输,致使重要的数据在传输时发生延迟的问题,发明人凭借着多年来的实务经验,并经过多次的研究及测试后,终于设计出本发明的一种对数据封包进行分析以选择连线路径的连线方法,期能创造出更符合使用者需求的网络使用环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015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果粽子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一种马用营养舔砖及其制作方法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