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11820.3 | 申请日: | 2013-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56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林;杨菁;于冬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A01K6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李明洁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养殖 系统 多向 重力 沉淀 装置 | ||
1.一种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
立式布置的桶形过水容器(6)由一块横向布置在其内部的隔板(4)将内腔分隔为上、下两个独立的腔室:位于上方的直桶形沉淀腔(9)和位于下方的倒锥形集污腔(10),隔板(4)为环形平板,其中心带有中心通孔,环形板面上开设多个过水孔,沉淀腔(9)高度大于集污腔(10)高度。
过水容器(6)上端为开口端,其端部嵌入一开口向上的集水槽(7)内,集水槽(7)为环绕过水容器(6)上端一圈的环形槽,槽腔底部开设进水口和出水口(8),进水口内嵌装一根呈“7”字形的进水管(1),进水管(1)下端向下伸出集水槽(7)底部,下端为进水端,上端从集水槽(7)槽腔内穿过过水容器(6)侧壁,伸入沉淀腔(9)上部,上端为出水端。
沉淀腔(9)中心立式布置一根布水管(2),布水管(2)管径大于进水管(1)管径,布水管(2)上端与进水管(1)上端连通,布水管(2)下端沿过水容器(6)中心竖直向下,端口伸入多孔隔板(4)的中心通孔内。
在进水管(1)出水端下方的沉淀腔(9)内填充斜管填料(3),布水管(2)从斜管填料(3)中穿过,斜管填料(3)的外缘与沉淀腔(9)侧壁之间相互靠近,并留有一圈环形空隙,在斜管填料(3)上方,沿沉淀腔(9)侧壁间隔安装可拆卸的压条(12),压条(12)向下抵压斜管填料(3),使其底部坐落在隔板(4)上,
集污腔(10)的锥形底部开设排污口(11),排污口(11)上活动覆盖布水锥(5),布水锥(5)为锥尖竖直向上的实心或空心锥体,其锥尖正对布水管(2)下端端口,锥尖外缘尺寸大于布水管(2)下端端口尺寸,布水锥(5)的锥面与布水管(2)下端开口之间相互靠近,并留有一圈环形的过水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3)是由若干六角形塑料管、圆柱形塑料管或波浪形塑料片材按与水平面成60°倾角倾斜粘接或熔接而成的蜂窝状中空填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水流速度为0.8~1.2m/s。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水流速度为1m/s。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管(1)管径为20~30mm,布水管(2)管径为60~70mm,沉淀腔(9)直径为500~600mm,高度为700~800mm,集污腔(10)高度为180~2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锥(5)锥面与布水管(2)下端端口夹角为10°~3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管(2)下端开口与其下方的布水锥(5)的锥面的垂直距离为6~1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循环水养殖系统的多向流重力沉淀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管填料(3)的外缘与沉淀腔(9)室侧壁之间环形空隙的环径为3~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182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纤阵列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管磨机研磨体筛检分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