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的特异性检测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13565.6 申请日: 2013-04-03
公开(公告)号: CN103160593A 公开(公告)日: 2013-06-19
发明(设计)人: 文景芝;杨明秀;孙龙 申请(专利权)人: 东北农业大学
主分类号: C12Q1/68 分类号: C12Q1/68;C12Q1/04;C12N15/11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0030 黑龙***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大豆 霉菌 无毒 基因 avr1c 特异性 检测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了大豆疫霉菌(Phytophthora sojae)无毒基因Avr1c的一种特异性检测方法,能够为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提供快速简便的检测方法,属于生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Phytophthora sojae Kaufmann & Gerdemann引起的大豆疫病是严重影响大豆生产的危险性、毁灭性病害之一,是中国对外公布的Ⅰ类危险性检疫对象,一般造成5%~10%的产量损失,高感品种几乎绝产。全球每年由于大豆疫病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十几亿美元(Wrather et al.,2001)。中国由于分离技术上的原因,直到1989年才由沈崇尧和苏彦纯首次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分离成功,证实了该菌在中国的存在(沈崇尧和苏彦纯,1991)。此后的10多年内,该菌相继在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湖北、新疆等省被发现并分离(朱振东等,2003)。由于病原菌具有土传的特性和极强的生存能力,其引起的大豆疫病在世界大豆主产区呈扩大蔓延趋势,成为世界性大豆病害。 

大豆疫病是基因对基因病害。由于病原菌的无毒基因与品种的抗病基因是一一对应的,因此研究大豆疫霉菌的无毒基因,可以指导大豆抗病基因的科学合理利用,对防治该病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经发现并证实的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有12个。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的检测方法目前大多采用传统检测方法,即依据菌株对一系列含单个抗病基因鉴别寄主的接种反应,不能发病的,即含有与该抗病基因对应的无毒基因。该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费时费力,接种过程繁琐,而且环境以及鉴别寄主发育状况均会对接种结果产生影响,导致结果不准确。因此开发一种快速、简便而准确的方法来检测无毒基因非常必要。与传统方法相比分子标记方法具有操作简便、迅速、不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短时间内即可处理大量样品等诸多优点,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简便、快速检测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的分子标记、方法及其引物。 

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检测大豆疫霉菌菌株中无毒基因Avr1c的特异性引物,是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对引物。 

序列表中的序列1由18个脱氧核苷酸组成,序列2由17个脱氧核苷酸组成。 

本发明所提供的检测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的方法,是以待测大豆疫霉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用由序列表中序列1和序列2的核苷酸序列组成的一对引物进行PCR扩增,并以分别含有无毒基因Avr1c-Avr1cavr1c-avr1c的大豆疫霉菌菌株为对照,如扩增产物中具有与Avr1c-Avr1c同等位置的条带,则说明该待测物中含有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反之则不含有。 

优化的PCR扩增反应体系为:待测物的基因组DNA模板 100 ng,10 pmol/μl的上游引物(序列表中序列1) 1.0 μl,10 pmol/μl的下游引物(序列表中序列2) 1.0 μl,10 pmol/μl 的dNTP 0.3 μl,10×PCR缓冲液 2.5 μl,25 mM的MgCl2 1.8 μl,Taq DNA聚合酶0.2 μl,以去离子水补足至20.0 μl。 

  优化的PCR反应条件为:先94℃ 3 min;随后94℃ 30 sec,56℃ 30 sec,72℃ 60 sec,共40个循环;再72℃ 10 min。通过浓度为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中是否有616 bp目的条带。 

  应用本发明可以快速检测一株大豆疫霉菌中是否含有无毒基因Avr1c。 

  本发明以分别含有无毒基因Avr1c-Avr1cavr1c-avr1c的大豆疫霉菌菌株为材料,利用AFLP(选择性扩增限制性片段)方法结合克隆测序以及引物设计,筛选出适于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的特异性引物,以该引物进行PCR分析,可以快速检测大豆疫霉菌无毒基因Avr1c。本发明方法是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分子检测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大豆疫霉菌总DNA提取流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农业大学,未经东北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35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