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18213.X | 申请日: | 2013-04-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4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郑阳;叶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D487/22 | 分类号: | C07D487/22;A61K31/409;A61K41/00;A61P3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蔡茂略 |
地址: | 5106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光敏 活性 脱镁叶绿酸 姜黄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光敏复合材料,特别是涉及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光动力治疗是利用光敏剂在特定波长的光激发下,产生单线态氧,破坏肿瘤的治疗方法。该疗法治疗的特异性高,对正常细胞的损伤小,不会产生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的毒副作用,因而前途广阔。
光敏剂是光动力治疗的关键,早期的光敏剂是血卟啉衍生物,但它具有过敏反应,且光毒反应严重。近来虽然有多种光敏剂研究,但是多为化学合成品,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中药含有光敏成分,因其毒副作用小,有望开发成新型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脱镁叶绿酸是自中药蚕砂中分离的成分,张京玲等报道(两种CPD光敏剂对小鼠S180肉瘤的光动力杀伤效应.天津医药,2006,34(10):705-707),它对肿瘤具有光敏抑制作用。姜黄素是自中药姜黄中分离的抗肿瘤成分,许川山等(中药姜黄素的光谱特性研究.激光杂志,2005,26(4):86)报道了它的光敏活性。两者各有优缺点,如脱镁叶绿酸光敏波长较长为670nm,并有一定肿瘤靶向性,但它肿瘤杀伤作用较弱;姜黄素抗肿瘤效果良好,但其光敏波长短为425nm,组织穿透力弱。
虽然目前卟啉类光敏剂配合物研究较多,但尚无将脱镁叶绿酸与姜黄素形成酯,以克服其不足,形成一种新光敏剂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具有如式I和式II所示的结构:
式I中R为H原子、乙酰基配位基团。
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的制备方法:将脱镁叶绿酸和姜黄素按摩尔比为1~5∶1混配,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在氮气保护下加入催化剂,在30~60℃进行酯化反应4~8h;反应所得混合液用饱和食盐水洗涤,有机相经干燥,过滤,减压蒸馏,得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所述催化剂为浓硫酸、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或4-二甲氨基吡啶(DMAP),催化剂用量为脱镁叶绿酸和姜黄素原料质量的5~25%;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氯仿、苯和乙酸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的脱镁叶绿酸是从中药蚕砂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所述的姜黄素是从中药姜黄中分离获得的化合物。
所述具有光敏活性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的应用: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与药学上接受的载体或药用赋形剂结合制成可用于光动力治疗的药物制剂。所述药学上接受的载体或药用赋形剂包括淀粉、纤维素、环状糊精、糖粉、乳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硅胶、甘露醇、氧化镁、磷酸氢钙、碳酸钠或硫酸钙。所述光动力治疗的药物制剂为口服或注射用药剂型的任何一种。所述光动力治疗的药物制剂为该复合物的单方或复方制剂;所述复方制剂为该复合物与至少一种光敏剂的复配,该复合物占复方制剂质量的50-99%。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
(1)本发明的脱镁叶绿酸姜黄素酯,克服了两者的不足。具有靶向性好、光敏波长长、组织穿透力深、抗肿瘤活性高的特点。可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用于光动力治疗。
(2)本发明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反应条件易于控制,产品纯度高,便于工业化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下面实施例中,脱镁叶绿酸是自中药蚕砂中分离获得,分离方法参照文献(高何刚,叶勇,胡艾希,脱镁叶绿一酸a荧光特性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7,16(23):1965-1967)。姜黄素是自中药姜黄中分离获得,分离方法参照文献(李立,国大亮,朱晓薇,等,姜黄素类物的提取、分离及精制,天津中医药,2010,27(6):509-511)。
实施例1
脱镁叶绿酸(0.6g,约1mmol)和姜黄素(0.4g,约1mmol),加入50ml氯仿,搅拌溶解;在氮气保护下加入N,N-二环己基碳二亚胺DCC(0.1g,约0.5mmol)反应,再慢慢加入DMAP(0.05g约0.5mmol)催化反应,30℃反应4个小时。反应完毕,混合液用水100ml洗涤3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镁干燥,过滤,减压蒸馏得产品0.8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理工大学,未经华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182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