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包水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23795.0 | 申请日: | 2013-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51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易建华;朱振宝;曾桥;刘梦颖;卢洋;程菁菁;王留续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蔡和平 |
地址: | 710021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包水 纳米 乳液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液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油包水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油脂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又叫多烯脂肪酸,是指链长在十八个碳原子以上并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其中,含有两个和三个不饱和双键的脂肪酸有十八碳的亚油酸和亚麻酸,多分布于植物油脂中;四个以上的双键多不饱和脂肪酸多存在于海洋动物的脂肪中。它们的长链及多个有间隔定位的顺式双键,赋予它们特殊的结构功能和生理功能。在体内,它们不仅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而且还有调节生理功能的重要意义。近年来,人们发现食用较多饱和油脂会造成高血脂、高胆固醇、肥胖、糖尿病等为消费者所顾虑的不良影响。由此,国外相继开发出一大类新型保健型油脂,其功能主要有降胆固醇、降血脂、减肥、抗癌等保健作用,其中的主要功效成分即为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碳五烯酸(EPA)、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及现在新兴起的结构油脂等。
但是,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多不饱和脂肪酸因含有更多的不饱和双键而极易氧化。不饱和油脂在氧化过程中会产生初级氧化物,如氢过氧化物,以及次级氧化物,如醛、酮、烃、环氧化合物等。这些物质对油脂的风味有不良的影响。另外,氧化同时产生有毒物质,影响生物体机能,因此氧化后的不饱和油脂不利于身体健康,在日常饮食中应尽可能减少摄入量。
为抑制不饱和油脂的氧化,加入抗氧化剂是一种有效途径。广泛使用的抗氧化剂是自由基清除剂,使激发和传递油脂氧化的自由基失活,从而延缓油脂氧化进程。在清除自由基的抗氧化剂中,合成酚类抗氧化剂,例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和叔丁基对苯二酚(TBHQ)比自然抗氧化剂表现出更高的抗氧化活性。然而,研究表明大剂量摄入BHA、BHT、TBHQ对健康有不利影响。由于消费者的顾虑,如今生产厂家逐渐减少这些合成抗氧化剂在功能油脂中的使用。近年来,发现一些天然的抗氧化剂如迷迭香酸,蛋白质及其水解多肽产物,这些物质具有抗氧化性能。但这些水溶性的抗氧化剂不能溶解于油脂中,因此限制了其在油脂中的应用。
纳米乳是粒径<100nm的乳液,包括水包油(O/W)和油包水(W/O)两类,由于乳液粒径较小,乳液具有透明、不易分层与凝集、分散稳定等特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油包水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其几乎不改变油脂的透明度、粘稠度等流变学物理特性,同时为大幅度提高不饱和油脂的氧化特性创造契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向液态原料油中加入聚甘油多聚蓖麻醇酸酯,搅拌均匀得油液,向油液中加入水,用搅拌机搅拌得混合粗乳,然后对混合粗乳进行超声及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即得油包水纳米乳液,其中所加入的聚甘油多聚蓖麻醇酸酯的质量为油包水纳米乳液质量的0.3~0.6%,所加入的水的质量为油包水纳米乳液质量的0.5~1.5%。
所述超声处理为:将混合粗乳预冷至0~5℃,超声波功率500W,超声2min。
所述混合粗乳在冰浴条件下进行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
所述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为:将超声处理后的混合粗乳在60~80MPa下,高压微射流均质3次。
所述原料油为植物油或动物油。
所述植物油为核桃油或玉米油。
所述动物油为鲱鱼油。
所述搅拌机转速为2000r/min,搅拌时间为2min。
所述水为去离子水。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本发明通过向原料油中加入乳化剂聚甘油多聚蓖麻醇酸酯和水,得混合粗乳,对混合粗乳进行超声及高压微射流均质处理,可制备半径<100nm的油包水纳米乳液,本发明在油脂中引入微量的水,不改变油脂的透明度、粘稠度等基本物理特性,同时为水溶性抗氧化剂在油脂中的使用创造条件。本发明采用食品表面活性剂聚甘油多聚蓖麻醇酸酯制备的油包水纳米乳液适用于功能食品、药品、高级化妆品、生物制品等行业,本发明制备方法简单,无污染,成本低,不仅能提高油脂加工业的附加值,同时有利于带动油脂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科技大学,未经陕西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2379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处理多孔径像数据
- 下一篇:利用内陆盐碱地区排碱渠废水孵化卤虫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