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修布的织物自动退绕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39649.7 | 申请日: | 2013-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5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晓婷;潘如如;刘基宏;高卫东;王鸿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D06H3/00 | 分类号: | D06H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12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织物 自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修布的织物自动退绕系统,包括织物疵点信息数据读取装置、伺服控制系统、织物卷绕装置和张力装置等,其属于新型纺织检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伺服控制技术、数据读取与处理技术等。
背景技术
在人工完成验布工作,或利用机器视觉实现全自动验布后,一般利用标签或其它标识装备对疵点的位置、种类信息标识。后道工序中,修布工人再将织物重新退绕,当发现到标识时,寻找对应位置的织物疵点进行相应的疵点修整。
修布工人在修布前仍需寻找相关织物疵点标识的位置,长时间工作后必然会引起视觉疲劳,容易漏检,甚至会影响到整个织物的质量。劳动强度大,也使得工人抱怨整个工作环境。如何选择采用一定的方法将织物疵点自动呈现于修布工人的工作位置,使其精力只用于修布工作,且避免出现漏检的情况是本发明提出的目标。
本发明给出了一种基于伺服控制的织物自动退绕系统,用于修布工序中的疵点自动定位。发明包括以下内容:(1)织物疵点信息数据读取装置,将验布机中获得的织物疵点位置、种类等信息输送到退绕系统,经过数据处理后输入到伺服电机,由伺服电机控制布匹移动速度;(2)伺服电机控制系统,配合编码器控制布匹传送速度,当织物表面疵点位置运动到修布人员工作位置时,自动停车由修布工人进行疵点修正;(3)织物卷绕装置,当修布工人完成布面疵点修正后,伺服电机控制织物卷绕装置将布面重新卷绕;(4)张力装置,使布面在传动过程中保持平直,精确控制布面传送速度。本发明提出的织物自动退绕系统的结构如图1所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织物自动退绕系统,用于修布工序中的织物疵点自动定位。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1)利用人工时间或机器视觉检测织物布面存在的疵点,当发现织物疵点时,及时登记疵点的位置、种类等相关信息,存储于一定的存储设备中,系统支持U盘、光盘和SD卡;
(2)织物自动退绕系统装有专用的织物疵点信息数据读取装置,能够将存储于U盘、光盘和SD卡中的织物疵点信息数据读入系统,并对数据进行处理输入到伺服控制系统,由伺服电机控制布匹移动速度;
(3)伺服控制系统配合编码器实现匹配运动速度数字调控,当织物表面疵点位置运动到修布人员工作位置时,自动停车由修布工人进行疵点修整;
(4)当修布工人完成布面疵点修正后,伺服电机控制织物卷绕装置将布面重新卷绕;
(5)系统中配有专用的张力装置,使布面在传动过程中保持平直,精确控制布面传送速度。
附图说明
图1织物自动退绕系统工作流程图
图2织物自动退绕系统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织物自动退绕系统工作流程图。经由验布工人视觉检测织物疵点或由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检测完织物疵点以后,记录织物疵点的相关信息数据,包括疵点的位置、种类等,将疵点信息存储于U盘、光盘或SD卡中。在织物退绕系统中,有专用的织物疵点信息数据读取装置,将存储在U盘、光盘或SD卡中的疵点信息数据读入系统,经过处理后输入到伺服控制系统。伺服控制系统配合编码器,结合疵点信息数据,控制布匹的精确传动,当疵点位置经过检测人员的工作位置时,系统自动停止运行,由修布工人对疵点进行修整。张力装置保证布匹在传动过程中处于张紧状态,精确控制织物运行速度,卷绕装置将退绕修整后的布匹重新进行卷绕,交由下一道工序进行处理。
图2为织物自动退绕系统结构图,用于修布工序中控制布匹的传动。疵点信息数据由数据读取装置读入进行预处理并输入到伺服电机3和伺服电机6组成的伺服控制系统,并控制织物运动速度。当疵点位置传动到修布工人面前时,自动停止运动,由修布工人进行疵点修整。布轴1上织物8经由张力辊2通过由伺服电机3控制的张力辊4向前继续运动,经过张力辊5,最后由伺服电机6控制的卷绕装置7将布匹8进行重新卷绕,由下一道工序进行继续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3964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