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铸结晶器用铜板Co-Ni合金镀层电铸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2700.X | 申请日: | 2013-04-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2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吉;李鹏;朱岩;陈中辉;卞伟;齐力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皇岛首钢长白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D3/56 | 分类号: | C25D3/56;C25D5/34 |
代理公司: | 秦皇岛市维信专利事务所 13102 | 代理人: | 戴辉 |
地址: | 066311 河北省秦皇岛***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晶 器用 铜板 co ni 合金 镀层 电铸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镀工艺,涉及一种连铸结晶器用铜板Co-Ni合金镀层电铸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应用于连铸机结晶器铜板、铜管电铸较为常见的电镀层为:Ni-Co合金镀层、Cr镀层、Ni-Fe镀层等,其中主流为Ni-Co合金镀层,大致的工艺流程基本相同,区别就在于电镀工艺配方不同,这几种工艺现在已经相当成熟,镀层性能稳定,在连铸机使用时过钢量以Ni-Co合金镀层为最优,可达到10万吨以上。但是Ni-Co电铸工艺存在的问题是:
1、由于电铸所需时间一般都比较长(最短在70小时),所以电铸时镀层结晶比较粗,结瘤比较多,机械加工量大,造成了原料的浪费;
2、Ni-Co合金电铸技术相当成熟且稳定,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因为该技术在提高镀层过钢量上已经达到瓶颈,镀层的硬度与耐磨性的提升空间小。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状,本发明Co-Ni合金电铸方法是基于传统Ni-Co镀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Ni-Co合金电铸工艺的不足,具有细化镀层的结晶,减小结瘤现象,使镀层更加平整、细致,减小机械加工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硬度与耐磨性能大大超过Ni-Co合金镀层的新镀层。使连铸机结晶器铜板的过钢量大大提高,超过15万吨甚至达到20万吨。
本发明的Co-Ni合金工艺方法是:
1、打磨:取叶片对铜板基体进行打磨,去掉表面氧化膜及油污;
2、除油:选用碱性的除油液,温度在30-40℃,将打磨后的铜板基体浸泡在除油液中,浸泡5min,除掉铜板基体表面的油污;
3、水洗:将上述除去油污的铜板基体使用去离子水进行水洗;
4、反刻:反刻工艺参数:
铜合金电解刻蚀液:40-60%v/v
温度:30-50℃
电流密度:10-15A/dm2
时间:10-15min
阴极:不锈钢板
阳阴极面积比:1:1~2;
5、Co-Ni电镀:电镀工艺参数:
Co离子含量(g/L)
电镀工艺参数:80-85
Ni离子含量(g/L):25-30
pH值:4.4~4.6
温度℃:55±1
表面张力mN/m:24-26
电流密度A/dm:2.5~3.0
辅助剂:300-400 ml/KA·h
湿润剂:0.5-4 ml/KA·h
阳极材料:纯钴角:含硫梅花镍角= 3.5~4:1。
在本发明中,所涉及的反刻工艺参数为:
铜合金电解刻蚀液:50%v/v
温度:40℃
电流密度:10A/dm2
时间:10min
阴极:不锈钢板
阳阴极面积比:1:1。
在本发明中,所涉及的电镀工艺参数为:
Co离子含量(g/L):83
Ni离子含量(g/L):28
pH值:4.5
温度℃:55
表面张力mN/m:25
电流密度A/dm:2.5
辅助剂:300-400 ml/KA·h
湿润剂:0.5-4 ml/KA·h
阳极材料:纯钴角:含硫梅花镍角= 3.5:1。
本发明的铜合金电解刻蚀液是弱碱性溶液,通过阳极电解刻蚀,铬锆铜合金零件表面能获得色泽均匀有砂粒状的珍珠光泽,从而提高镀层结合力。
本发明具有的积极效果是:
1、电铸层均匀细腻,镀层硬度高,且热硬性更好,由于高硬度与良好的热硬性,大大的提高了铜板在高温情况下的耐磨能力,可以使铜板的过钢量达到15-20万吨;
2、电铸液分散能力好,覆盖能力强,整平性能好;
3、电铸层不易结瘤,高低区电铸层较均匀。减少镀层的机加工浪费,提高原料的利用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本发明的Co-Ni合金工艺方法是:
1、打磨:选取60#、80#、120#的叶片对铜板基体进行打磨,使铜板基体均匀磨去0.07mm,去掉表面氧化膜与油污;
2、除油:选用碱性的除油液,温度在30-40℃,将打磨后的铜板基体浸泡在除油液中,浸泡5min,除掉铜板基体表面的油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皇岛首钢长白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秦皇岛首钢长白结晶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27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有冲击电流保护的负载驱动电路
- 下一篇:一种智能储蓄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