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45051.9 | 申请日: | 2013-04-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8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特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1/164 | 分类号: | A23L1/164;A23L1/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营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加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大米是稻谷经清理、砻谷、碾米、成品整理等工序后制成的成品。大米皮层和胚芽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但是在碾米的过程中,随着皮层和胚芽的碾脱,所含有的营养成分也随之流失,大米加工精度越高,其营养成分损失越多。另外在大米的淘洗过程中,也会损失许多的营养成分。另外大米自身也缺乏一些营养元素,如B族维生素、赖氨酸、尼克酸和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等。
其中B族维生素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B12、烟酸、泛酸、叶酸等。B族维生素是推动体内代谢、将糖、脂肪、蛋白质等转化成热量不可缺少的物质,但人体无法自行制造合成,必须额外补充。B族维生素广泛存在于米糠、麸皮、酵母和动物的肝脏、粗粮蔬菜等食物中,但是由于食用方法不对,几乎摄取不到。另外,B族维生素一般都是水溶性的,多余的B族维生素不会贮藏于体内,会完全排除体外,因此需要每天进行补充。如果缺少维生素B,细胞功能会显著降低,引起人体代谢障碍出现怠滞和食欲不振等现象。其中维生素B1是最为特殊的一种B族维生素,在我国国民中维生素B1的缺乏比例高达28.2%;并且根据研究发现:在中国的中老年人群中,缺乏维生素B1与抑郁症密切相关。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富含B族维生素,氨基酸、人体必需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营养米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另外,目前制备营养米一般直接将原料颗粒进行熟化,包装得到营养米,因此熟化度不够,存在一些米芯硬不易熟透的缺点,并且在生产工艺中存在一定的缺陷,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营养米的制备方法来满足需求。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营养米及其制备方法可以解决至少部分解决上述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营养米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所需要的原料包括以重量计的:大米粉99.0-100份和营养素0.1-1.0份。
根据本发明营养米的制备方法以大米粉为基本原料,根据不同人群的需要,对其缺乏的营养素进行针对性补充,也可以添加综合的营养素,对人体需要的营养成分进行综合补充。根据本发明方法可以制备出营养均衡或者适合不同人群需要的营养米,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并且制备得到外观均匀一致和口感细腻的营养米。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述营养素包括:维生素、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根据本制备方法,在大米粉中添加维生素、矿物质或者微量元素来制备营养米,使人体中含有人体需要的均衡的营养成分,满足人体的需求。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维生素为B族维生素。
根据B族维生素的特点,以及目前国人体质中对维生素的缺乏情况,补充人体中的B族维生素是人体健康必须的。而将维生素B添加到人体几乎每天都会食用的大米中,是解决人体摄取维生素B的一种途径。尤其是将维生素B1添加至大米中,长期食用,可以有效的预防中老年人抑郁症。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所述大米粉和营养素的细粉颗粒100%能够通过60目筛, 92%以上能够通过100目筛。
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各种细粉颗粒的100%能够通过60目筛,并且92%以上能够通过100目筛,从而保证制备出的营养米具有细腻的口感、良好的外观、并使人体对各种营养成份吸收的更好更快。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包括步骤:
S1100混合配料步骤:将配料加水搅拌,混合均匀;
S1200预熟化处理步骤:将所述混合均匀的配料在小于110度蒸汽中加热3-4分钟,使配料温度为85-95度、含水率为30-35%并达到预定熟化度;
S1300组织化处理步骤:将所述预熟化的配料进行挤压和切削以形成含水率为33-40%、温度为95-98度的糊状物;
S1400模板成型处理步骤:将所述糊状物放入模板中形成米状物,所述米状物出模板时的温度≤90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特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温特牧(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450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