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模具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4125.5 | 申请日: | 2013-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0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滑有录;李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7/22 | 分类号: | B22D17/22;B22F3/22;B22F3/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陈燕娴 |
地址: | 510632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解 镁合金 微细 固态 挤压 成型 模具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金属材料的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模具及方法。
背景技术
经导管介入治疗是血管疾病(狭窄、血栓、斑块等)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尤其是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病非常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临床使用的金属支架(316L、NiTi合金等)是永久性植入,病人需要长期服用抗凝抗炎药物;而聚合物支架的力学性能差,降解时容易产生热、单体、小分子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研究表明,可降解镁合金支架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且镁是人体必需元素,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体内降解后可被吸收,但其制造难度大,目前该材料并未普遍使用,其制造工艺及制造装置也有待开发。镁合金支架除了应用于血管疾病,还可用于人体其他部位,用于保证各种管道的通畅,如尿道、胆管、食道等,所以研制镁合金血管支架具有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成型工艺简单、成品质量较高的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模具。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上述模具实现的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模具,包括相配合的凸模和凹模,凹模固定于挤压筒底部,凸模设于挤压筒上部,凸模和凹模之间还设有芯杆及芯杆固定板,芯杆嵌于芯杆固定板内,芯杆底部伸入凹模中,凸模底部与芯杆固定板顶部相接,芯杆固定板一侧伸入挤压筒中部的空间,芯杆固定板与挤压筒中部的空间形成带缺口的环形空间。
所述凹模包括左凹模和右凹模,左凹模和右凹模之间形成瓶状空间,芯杆伸入至瓶状空间的颈部下方,芯杆与左凹模和右凹模之间留有间隙,间隙的宽度为0.1~0.5mm。左凹模、右凹模与芯杆之间间隙的宽度由所需微细管的壁厚决定,挤压触变成型过程中,半固态坯料先在瓶状空间的颈部成型,然后落入瓶状空间的下部开始冷却。
所述凹模内的瓶状空间与挤压筒中部的空间连通。
所述左凹模和右凹模上部分别设有凸台,凸台顶部带有圆角,凸台底部带有倒角,左凹模的凸台与右凹模的凸台之间形成瓶状空间的颈部。凸台上圆角的设置可方便半固态坯料更均匀的流入芯杆与左凹模、右凹模之间的间隙,使成型后的微细管壁厚均匀。
所述挤压筒中部的空间包括相连通的圆柱空间和环形空间,圆柱空间为位于芯杆固定板顶部的凸模活动空间,环形空间为位于芯杆固定板一侧的坯料流动空间。
所述凸模顶部通过凸模固定板与上模座固定连接,凹模和挤压筒固定于下模座上,上模座通过导柱与下模座活动连接;凹模通过凹模衬套固定于挤压筒内。
所述挤压筒通过挤压筒衬套与下模座相接,挤压筒和挤压筒衬套底部通过垫块与下模座固定连接。
本发明通过上述模具可实现一种可降解镁合金微细管的半固态挤压触变成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镁合金原料通过球磨制成粉末,粉末粒度为0.01~0.1mm,在球磨过程中加入作为惰性保护气体的氩气,防止粉末氧化;
(2)将作为润滑剂的石墨均匀涂覆于挤压筒内表面、凹模内表面、凸模外表面、芯杆固定板位于挤压筒内的侧面和芯杆外表面;
(3)将粉末放入挤压筒内,并调节压力设备的参数;
(4)在真空环境或惰性保护气体环境中加热模具,模具的升温速率为10~60℃/min,然后保温至固液两相共存的半固态坯料,半固态坯料中液体所占体积百分数为40~60%;
(5)凸模在挤压筒内下降,以5~60mm/min的挤压速度作用于半固态坯料上,半固态坯料从挤压筒下部的环形空间进入凹模内,触变成型为微细管;凸模活动于挤压筒内的圆柱空间,挤压半固态坯料使其进入环形空间,再进入凹模;半固态坯料进入凹模后,先在瓶状空间的颈部成型,然后落入瓶状空间的下部开始冷却。
所述步骤(5)中,微细管成型后,将微细管置于碱性溶液中浸泡,进行防氧化处理。
加工完成后,对模具中挤压筒内表面、凹模内表面、凸模外表面、芯杆固定板位于挤压筒内的侧面和芯杆外表面进行清理,以便下一次的微细管成型用。
所述步骤(1)中,镁合金原料为同一系列不同牌号镁合金材料的混合物。
利用上述模具及方法成型的镁合金微细管,其内径一般为1.5~5mm,壁厚一般为0.1~0.5mm。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4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远程自动测控系统
- 下一篇:车载智能终端的接入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