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平面设计图的悬挂输送线扶正轨轨迹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6388.X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8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陈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42012***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平面 设计图 悬挂 输送 正轨 轨迹 设计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输送线的轨道设计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平面设计图的悬挂输送线扶正轨轨迹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在生产车间经常使用各种轨道输送线运送工件,包括空中输送车组、地面输送车组。其中,空中输送车组主要是采用悬挂方式运送工件,这种轨道输送线称为悬挂输送线。例如,在汽车装配车间用于运送车身的悬挂输送线就是一种典型的悬挂输送线。以下以该种悬挂输送线为例,说明悬挂输送线的典型结构。
图1示出一个悬挂输送线的示意图。该图仅仅示出与本发明相关的关键部件和关键点,略去关系不大的细节部分。
如图1所示,在悬挂输送线中,包括悬挂输送线轨道T,以及在该悬挂输送线轨道T上运行的输送车组。所述输送车组包括悬挂车组1、调整梁2和吊具3。该图中还绘出吊具3上吊挂的工件4。图1中,所述输送车组位于悬挂输送线轨T的水平段。
从上述图1可以看出,所述悬挂车组1包括前车组1-1、后车组1-2,上述前车组1-1和后车组1-2均通过轨道轮组悬挂在所述悬挂输送线轨T上。
所述调整梁2通过前铰接点P和后铰接点分R别于与所述前车组1-1和后车组1-2铰接,通过上述两个铰接点,调整梁2获得悬挂定位。上述两个铰接点使所述调整梁2分别能够和前车组1-1、后车组1-2在竖直面中相对旋转。当所述输送车组运动到上坡段或者下坡段时,前车组1-1、调整梁2和后车组1-2之间的角度关系就会发生改变。
所述吊具3通过前后两个吊点悬挂在所述调整梁2下方,所述吊点分别为限位吊点A和活动吊点B。所述限位吊点A固定在调整梁2下部的直线限位槽2-1中,可以沿该直线限位槽2-1上下滑动,但不能左右移动;所述活动吊点B固定调整梁2下部的限位框2-2中,并可在该限位框2-2中自由活动,但是不能脱离该限位框2-2。该吊具3还在前后分别固定设置前扶正轮3-1和后扶正轮3-2,其作用后叙。前述的上、下、左、右概念均是输送车组位于图1所示的悬挂输送线的水平段时的情况。前、后则根据所述输送车组沿所述悬挂输送线T运行的方向而论,该运动方向在图1中以箭头示出。
在图1所示的输送车组处于悬挂输送线T的水平段的情况下,吊具3的着力点为限位吊点A和活动吊点B,通过这两个吊点,所述吊具3在该水平段即可保持水平。
所述工件4是完全固定在吊具3上的,理论上,所述工件4应当确保与吊具3固定为一体,两者不能存在相对位移。因此,两者可以视为一体。
所述悬挂输送线轨T为一个沿要求的空中输送轨道延伸的线轨,其延伸线路一般都比较长,在整个输送线轨T的轨迹上,除了上述水平段外,还往往有下坡段、上坡段等不同的段路。当处于下坡段和上坡段时,如果输送车组各部分在空间上的相对角度仍然与水平段相同,则所述吊具3将无法保持水平,会导致工件4在重力作用下与吊具3之间产生位移,甚至发生掉落、倾覆。为了在下坡段和上坡段确保所述吊具3仍然保持水平,避免工件4掉落或者倾覆,就需要设置扶正轨。
请参看图2,该图为所述输送车组从水平段运动到下坡段的情况,请参看图3,该图为所述输送车组从水平段运动到上坡段的情况。
从图2可以看出,在下坡段,设置有下坡段扶正轨T-1。当输送车组运动到下坡段的时候,所述吊具3上的前扶正轮3-1进入下坡段扶正轨T-1的轨道中,通过设置合适的下坡段扶正轨T-1轨迹,能够使所述前扶正轮3-1和活动吊点B成为吊具3的着力点,使所述吊具3在前后两端均有吊持点,并与调整梁2之间产生角度旋转,最终使所述吊具3在整个下坡段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从图3可以看出,在上坡段,设置有上坡段扶正轨T-2。当输送车组运动到上坡段的时候,所述吊具3上的后扶正轮3-4进入上坡段扶正轨T-2的轨道中,通过设置合适的上坡段扶正轨T-2轨迹,能够使所述限位吊点A和所述后扶正轮3-2成为吊具3的着力点,使所述吊具3在前后两端均有吊持点,并与调整梁2之间产生角度旋转,最终使所述吊具3在整个上坡段始终处于水平状态。
从上述介绍可以看出,所述扶正轨是确保所述吊具3在整个输送过程中始终保持水平的关键因素。通过设计适当的扶正轨,才能够保证输送车组运动到上坡段和下坡段等线段位置时,吊具3获得合适的吊持,并保持水平。
在现有技术下,扶正轨轨迹设计方法是由设计人员以设计图为依据,在设计图上采用手工复制的方法,逐段确定输送车组的扶正轮中心点,并拟合所获得的各个位置的扶正轮中心点,获得扶正轨轨迹。这种设计方法非常繁琐,而且无法获得较为精确的扶正轨轨迹,设计出来的扶正轨常常不能确保吊具3的水平。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湖北华昌达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63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