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7029.6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170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0-29 |
发明(设计)人: | 何军;连锋;毛立丽;路喆鑫;刘洁;卞玮;潘伟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K38/18 | 分类号: | A61K38/18;A61K47/34;A61K9/19;A61K9/113;A61P9/1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朱水平;徐颖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胎盘 生长因子 纳米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由于冠状动脉病变引发其部分或完全性闭塞,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导致心肌因持久而严重的缺血缺氧而坏死的疾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心脏移植、左心室植入式协助等。由于器官捐献配型的局限性,植入左心室辅助装置造价昂贵过程复杂,药物治疗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一种新型药物治疗方法是在心梗区注射胎盘生长因子(Placental growth factor,PLGF),促进缺血区域血管再生成,改善心肌功能恢复。直接心肌内注射,可以将药物精确传递至心肌梗死区。其局限性是具有侵入性损伤。尽管胎盘生长因子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其最大的障碍就是活性成分无法长期存留在心梗区域发挥疗效。为了使药物直接作用在心梗区域,外源性胎盘生长因子只能注射给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式是在术中直视下,向梗死区心外膜下点状注射,但是点状注射的方式加上心肌收缩,容易导致药物流失,同时胎盘生长因子是一种蛋白类药物,容易局部酶解。总之该方法恢复心功能效果不甚理想。
纳米给药系统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能卓越,己经成为药物新剂型研究中非常活跃的领域。它们可改变药物在体内的药动学特征,增加药物在靶器官的分布量,从而提高疗效、减轻毒副作用,同时纳米粒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表面功能化修饰;粒径小,有利于更好地渗透于细胞间隙,发挥微观靶向效应。
目前已有Binsalamah等人(Binsalamah,Ziyad Mohammed,et al.Intramyocardial sustained delivery of placental growth factor using nanoparticles as a vehicle for delivery in the rat infarct model.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anomedicine6(2011):2667.)采用静电交联法制备海藻酸盐-壳聚糖纳米粒,用于包载胎盘生长因子,提高了胎盘生长因子的治疗作用。但这种方法采用亲水性载体能够达到较高的包封率,但释药时长短,一般仅为5天左右。
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poly-lactide-co-glycolic acid,PLGA)是广泛应用于蛋白多肽类药物缓控释体系的一种纳米载体材料。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降解产物安全无毒,是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批准可用于人体的缓释材料。可根据单体比例的不同控制降解速度,为实现药物的缓控释放提供可能。PLGA载体材料多用于包载香豆素-6、紫杉醇等疏水性药物制备纳米粒、微球等达到较好的缓释效果,也有用于胰岛素等亲水性药物,但普遍包封率较低,无法达到很好的药效。
现有技术中尚不存在能同时实现缓释效果好和包封率高的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制备方法,该现象极大的制约了胎盘生长因子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方面的发展,该现象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制备方法不能同时实现缓释效果好和包封率高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缓释效果好,包封率高,毒性低,可以向心肌梗死区稳定、持续、有效地递送胎盘生长因子。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载胎盘生长因子纳米粒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
(1)将内水相分散在油相中形成初乳;其中,所述的内水相为含有胎盘生长因子的水溶液;所述的油相为含有聚乳酸聚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有机溶剂的有机溶液;所述的有机溶剂为极性在4.0~6.0之间的半极性有机溶剂;所述的内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3)~(1:10);
(2)将上述初乳在外水相中乳化,形成复乳;其中,所述的外水相为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所述的稳定剂为HLB值8~18的亲水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所述的油相与外水相的体积比为(1:3)~(1:6);
(3)将上述复乳与扩散相混合,去除有机溶剂和稳定剂,得待冻干溶液,冻干,即可;所述的扩散相为水或含有稳定剂的水溶液;所述的外水相与扩散相的体积比为(1:5)~(1: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未经上海现代药物制剂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