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57083.0 | 申请日: | 2013-04-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247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5 |
发明(设计)人: | 李聃;董秀莲;张从鹏;刘宝;孙伟;刁德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50/05 | 分类号: | H02J50/05;G01R27/26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马晓亚 |
地址: | 266101 山东省青***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感应 发射系统 无线电力 阵列式 初步定位 定位电路 多个电容 感应线圈 接收端 轮询 电磁辐射 感应接收 无线充电 无效能量 定位法 法定位 发送 测试 配合 | ||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本发明所述的一种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包括用于感应接收端靠近的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和用于确定附近放置有接收端的电容感应线圈的电容感应定位电路,通过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和电容感应定位电路可实现接收端的初步定位。接收端的初步定位配合线圈的轮询定位法,降低了轮询定位法定位方式的复杂性,减少了对外发送无效能量,容易通过电磁辐射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充电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电子设备迅速进入到人们的生活。时下,人们拥有好几种电子设备已变得非常普遍,比如一个人可以同时拥有好几部手机、IPAD、MP4等电子设备。这些电子设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的同时,随之也产生一系列的麻烦问题,比如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问题。这些电子设备的充电接口一般都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人们拥有几个电子设备就需要几种不同的充电设备,目前绝大多数充电设备是通过有线方式连接到电源的,由此,可以想象,使用目前的充电设备会造成室内环境的杂乱。
为此,无线充电系统应运产生,无线充电系统包括发射端和接收端,发射端即为无线充电设备,接收端即为待充电的各种电子设备。时下,为了扩大接收端在发射端放置的自由度,提高用户体验,或者满足用户多个接收端同时自由放置充电的需求,阵列式无线充电系统是一种很好地解决方式,这种阵列式无线充电系统的发射端有一个线圈阵列,该线圈阵列由多个线圈组成。将接收端放在发射端上面进行充电时,为了保持能量传输的高效性,降低能量浪费及电磁污染,并不是所有的线圈都会进行电能的传输。具体哪些线圈进行电能的传输,首先要进行接收端的定位,接收端定位后,由接收端附近的一个或多个线圈进行电能的传输。目前阵列式无线充电系统对接收端的定位一般采用线圈的轮询方式,即发射端线圈阵列中的每个线圈轮流发送电能,通过检测发射端线圈阵列中的每个线圈的电压电流变化或者根据接收端返回的通讯信息进行接收端的定位。
然而,采用轮询方式对接收端进行定位时,需要阵列式无线充电系统发射端在多个线圈上轮流发送电能,具有能量损失,而且对多个线圈的选择及控制切换较为复杂。很多时候,需要把所有的线圈都轮询一遍后才能定位到接收端,在这个过程中,花费时间长,并发送了无效的电能,造成电能损失之余还带来电磁辐射,可见轮询定位法不是一种很优的接收端定位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此,为了解决阵列式无线充电系统轮询定位法定位方式复杂、对外发送无效电能及带来电磁辐射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及其接收端定位方法。
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阵列式无线电力发射系统,包括:
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用于感应接收端的靠近,当接收端靠近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时,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的电容值发生变化,其中每个电容感应线圈对应于一个或多个能量发射线圈;
电容感应定位电路,用于确定附近放置有接收端的电容感应线圈,其中电容感应定位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连接,电容感应定位电路的输出端与能量发射电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容感应定位电路包括:
电容采集子电路,用于采集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的电容值并将该电容值发送给电容感应定位控制子电路,其中,电容采集子电路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连接;
电容感应定位控制子电路,用于接收并存储所述电容采集子电路发送的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的电容值并根据所述一个或多个电容感应线圈的电容值变化确定附近放置有接收端的电容感应线圈,其中,电容感应定位控制子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电容采集子电路连接,电容感应定位控制子电路的输出端与能量发射电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未经海尔集团技术研发中心;海尔集团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570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