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保留营养成分的油脂及其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1467.X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3085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勇;孙周平;姜元荣;周耀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1B3/00 | 分类号: | C11B3/00;C11B3/06;A23D9/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 |
地址: | 200137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留 营养成分 油脂 及其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脂加工方法,在所述油脂脱酸之前或脱酸时向油脂中充入惰性气体。使用本发明提供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油脂中的中性油脂具有较高的回收率,且油脂中的有益成份损失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脂及其处理方法,特别的,涉及一种保留营养成分的油脂及其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脱酸步骤中,油脂在浓碱水溶液中加热,使游离的脂肪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皂脚,然后再将皂脚去除,最终实现了除酸的目的。但与此同时,在该脱酸的过程中,中性油脂和随附在油脂中的有益成份也会参与反应,如果中和反应经历相应的一段时间后,中性油脂和有益成分也会与碱液发生反应、皂化或被絮状的皂脚吸附而被除去。例如谷维素很容易水解为阿魏酸和相应的醇,其在传统脱酸过程中的水解反应过程中的损失相当快,特别的,像醇类阿魏酸酯较环木菠萝醇类阿魏酸酯易于水解,经浓碱长时间处理,成品中醇类阿魏酸酯几乎全被去除。此外,还有如不皂化物、难皂化物等在传统的脱酸中也很容易被除去,具体的例如油脂中的有益成分植物甾醇,易被皂脚吸附或与碱液反应,引起该类有益成分的损失。类似的,在油脂中含有的其它的种类的有益成分也会由于同样的原因,也会相应的受到较大的损失。
目前国内外油脂加工行业工业化大生产主要采用化学脱酸,主反应属于酸碱中和反应。具体的,该工艺流程是经过酸炼脱胶工艺的毛油,通过换热后加热到80℃-95℃,之后毛油与碱液进行快速的混合后,进入中和罐,然后去往离心机除去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的皂脚。为了降低脱酸油脂的酸价,通过这种化学脱酸工艺常常存在空气渗入反应中从而导致油脂氧化、脱酸过程中中性油损失大、有益物质损失多等问题。
一些常规的需要脱酸的植物油脂中,会同时含有多种有益成分,如稻米油(又名米糠油),富含油酸,亚油酸,可以补充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同时,含有较多的类脂物等有益成分,如γ-谷维素、甾醇、维生素E、角鲨烯等,这些有益成分对人体健康非常有利,因此这种含有高含量有益成分的植物油脂是国内外公认的保健性食用油。而且其中谷维素是稻米油中特有的一种有益成分,经研究证明,谷维素对营养、代谢、抗老化和植物神经调节等各方面都非常有益,此外,它还能降低血脂、肝脏脂质、患冠心病的危险,能治疗溃疡换热慢性胃炎,对治疗植物神经失调有明显疗效。但是,由于存在游离的脂肪酸等原因,酸价(AV)一般在20mgKOH/g以上,部分品质较差的毛米糠油的AV超过30mgKOH/g,是豆油,菜油,玉米油,棕榈油毛油的酸价的4-5倍。因此,脱酸是稻米油精炼过程中最重要的步骤之一。
碱炼是工业上最常使用的脱酸工艺,其通过加入碱以与酸发生中和反应以脱酸。但中和反应在界面发生时,碱分子自碱滴中心向界面转移的过程属于扩散现象。在静态情况下,这种相对运动仅仅是由于游离脂肪酸中心、碱滴中心分别与接触界面之间的浓度差所引起,其值甚微,似乎意义不大,但在动态情况下,这种相对运动的速度对提高中和反应的速率,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动态情况下,除了浓度差推动相对运动外,还需要强烈搅拌所引起的游离脂肪酸、碱滴的强烈对流,从而增加了它们彼此碰撞的机会,并促使反应产物迅速离开界面,加剧了反应的进行,有利于防止局部皂化中性油带来的损失。但反应生成的水和皂周围包界面形成一层隔离脂肪酸与碱滴的皂膜,膜的厚度称之为扩散距离。由于毛油中高酸价或混有磷脂、蛋白质和粘液质等杂质,胶膜容易形成较厚的稳定结构,搅拌时就不易破裂,挟带在其中的游离碱和中性油也就难以分离出来,从而影响脱酸效果。因此,碱炼中一般都要配合剧烈的混合或搅拌。
长期以来,工业上常用混合设备是离心混合器,刀式混合器和管道静态混合器,或者是它们的组合方式。这些设备虽然能提供一定的搅拌强度,但是对于植物油脂特别是稻米油这种高酸值的油种,依然存在由于分散效果不充分,局部反应过快导致中性油和微量有益成分的损失。
为克服这些问题,业内人士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丰益(上海)生物技术研发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146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