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分装台的分装操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2506.8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05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徐坤;刘盈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21/00 | 分类号: | B23P21/00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张小虹 |
地址: | 241009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螺旋弹簧 减震器 分装 操作方法 | ||
原案申请日:2011年10月27日
原案申请号:2011103322291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工艺的技术领域,涉及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的制造工艺技术装备,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分装台的分装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螺旋式减震器滑柱分装较困难,表现在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的定位困难,分装时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的偏差量增大,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匹配时均无定位装置和限位装置,造成两个件自然匹配窜动的随意性无法控制,在整车装配时的累积公差无法消除。
为了保证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之间装配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两者的分装偏差量减小到最低,消除分装偏差累积到整车装配上,这就要求在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分装时不能自然匹配,需要限制两个零件的分装精度,保证两个件的匹配有精确的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满足后序整车装配要求,又要满足来自装配路径的公差可以吸收,不至于将装配路径的公差累积到一个装配点上造成装配困难。
而目前各汽车厂家普遍采用整体的外委装配,装配的公差依然不能减小到理想的程度,很大一部分全部靠员工的装配经验和装配技巧控制,很难从根本上消除。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员工分装操作的劳动强度较大,分装时螺栓、螺母跟转;
2、装配路径的公差无法消除,将很大一部分公差累积到一个装配点上,造成装配困难;
3、分装时,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没有定位和限位机构,减震器的分装一致性和稳定性无法保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分装台的分装操作方法,其目的是减小员工操作的劳动强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所提供的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分装台,所述的减震器包括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滑柱及减震器下支座,所述的分装台设有分装台机架,在所述的分装台机架的台面上设减震器弹簧支座、减震器滑柱支座和减震器下支座限位支座,分别用于所述的减震器弹簧、减震器滑柱及减震器下支座的支撑及限位。
所述的减震器弹簧支座和减震器滑柱支座的限位结构为“V”型槽结构;所述的减震器下支座限位支座的限位结构为“U”型槽结构。
在所述的减震器下支座限位支座的“U”型槽内设减震器下支座定位块。
在所述的分装台机架的台面上设套筒连接杆,在所述的套筒连接杆的端部设套筒,该套筒与所述的减震器上的紧固螺母配合;所述的套筒连接杆在导轨上滑动,所述的套筒连接杆通过连接板与气缸连接。
在所述的分装台机架的台面上设气路开关按钮,所述的气路开关按钮为所述的气缸的控制按钮。
在所述的分装台机架的侧面,设工具支架。
在所述的分装台机架的台面上设两个零件料盒。
所述的减震器弹簧支座、减震器滑柱支座和减震器下支座限位支座采用尼龙材料,或者采用硬质橡胶材料。
所述的汽车螺旋弹簧式减震器分装台采用的分装操作方法,其过程为:
1、将减震器下支座放在减震器下支座限位支座中,并用减震器下支座定位块将其限位;
2、将连成一体的减震器弹簧及减震器滑柱分别放在减震器弹簧支座及减震器滑柱支座上,将其限位;将减震器滑柱卡入减震器下支座内并用减震器下支座定位块将其限位;然后用螺栓将减震器滑柱与减震器下支座连接,用螺母预拧在螺栓上;
3、将套筒安装在套筒连接杆上;
4、启动气路开关按钮中的进给按钮,使套筒连接杆在气缸的作用下,沿导轨向减震器滑柱方向运动,将套筒套在螺母上;
5、从工具支架上取螺纹紧固工具,将螺栓紧固到位,再将螺纹紧固工具放回工具支架上;
6、开启启动气路开关按钮中的退回按钮,使套筒连接杆复位,将分装完毕的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从分装台上取下。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减震弹簧、滑柱和下支座的定位机构和限位机构,保证了减震器分装过程中的稳定性,减少因分装造成的误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和便于推广,减小员工操作的劳动强度,避免分装时螺栓螺母跟转,消除减震器滑柱和减震器下支座两个零件装配时的随意性;设备制造费用低,降低了加工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说明书各幅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的分装台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结构的侧面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250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