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3042.2 | 申请日: | 2013-05-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64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魏忠;杨科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7/108 | 分类号: | F16F7/108;F16F1/3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底盘 传动轴 减震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具体地说是用于汽车传动轴与汽车底盘连接的减震装置,属于汽车减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汽车传动轴是用来连接驱动桥与变速器的主要零件,其转速可达每分钟数千转,因转动所产生的附加动压力会引起传动轴及其相关零件产生振动和噪声。如果振动的振幅接近共振时的振幅,则会造成传动轴及其相关零件的破坏,强度、效率与寿命的下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对减震及降低噪声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的性能对降低噪声、延长汽车寿命、提高乘坐汽车舒适度等大有裨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该装置能够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也提高了装置整体性能及寿命。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上盖板和下盖板配合形成空腔,橡胶减震层设置于所述空腔内,且橡胶减震层顶部凸起从下盖板顶部圆形通孔内伸出;在所述橡胶减震层的内孔中紧配合设置有内圈,轴承压设于内圈的安装孔中,内盖封盖于轴承端面。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橡胶减震层端面上硫化连接有加强板,且加强板上对应橡胶减震层的凸起及下盖板的圆形通孔处设置连接孔。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盖板及下盖板两端设置有通孔,且上盖板、下盖板中部均向外隆起呈弓形状,所述中部弓形状结构具有折边。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橡胶减震层为蜂窝状结构。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板为冲压件,且加强板的形状与所述空腔上部形状相吻合,同时在加强板的转折处设置有加强筋。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发明结构简单,总体开发成本和加工成本较低,且装置稳定性、耐久性和实用性较高,能起到很好的减震效果;同时还可以减少噪声传导,可以提高传动轴及其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发明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4所示,包括上盖板1、下盖板2、加强板3、内圈4、轴承5、橡胶减震层6、内盖7、空腔8、凸起9、连接孔10、加强筋11等。
如图1~4所示,本发明一种汽车底盘传动轴减震器装置,上盖板1和下盖板2配合形成空腔8,橡胶减震层6设置于所述空腔8内,且橡胶减震层6顶部凸起9从下盖板2顶部圆形通孔内伸出;在所述橡胶减震层6的内孔中紧配合设置有内圈4,轴承5压设于内圈4的安装孔中,内盖7封盖于轴承5端面,且内盖7通过冲压制造,外形简单,质量较轻。
在所述橡胶减震层6端面上硫化连接有加强板3,且加强板3上对应橡胶减震层6的凸起9及下盖板2的圆形通孔处设置连接孔10。
所述上盖板1及下盖板2两端设置有通孔,且上盖板1、下盖板2中部均向外隆起呈弓形状,所述中部弓形状结构具有折边,通过采用弓形结构使得上盖板1及下盖板2的韧性增加,减震效果得到较大提高。
所述橡胶减震层6为蜂窝状结构,起到很好的缓冲作用,为整个减震装置减震的核心,通过蜂窝状结构橡胶减震层6来适应和校正形位误差,同时蜂窝状橡胶减震层6的弹性作用,使传动轴能够适应这种位移,保证万向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转。
所述加强板3为冲压件,且加强板3的形状与所述空腔8上部形状相吻合,同时在加强板3的转折处设置有加强筋11,通过设置的加强筋11来提高橡胶减震层6的强度,增强装置的稳定性。
本发明橡胶减震层6的主要作用是适应和校正形位误差,汽车的中间传动轴与采用蜂窝式特殊橡胶减震层6的减震器与车架连接。汽车传动轴减震装置安装在车架横梁后的角度难免产生误差,车辆行驶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窜动或者车架变形也会引起位移。由于蜂窝形橡胶减震层6的弹性作用,使传动轴能够适应这种位移,保证万向传动装置的正常运转。而该装置里面的轴承又能够保证对传动轴的转动不受影响。此外,蜂窝形橡胶减震层还可以吸收震动和减少噪声传导,可以提高传动轴及其相关零件的使用寿命,且提高车内乘客的舒适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中捷减震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304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