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66870.1 | 申请日: | 2013-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关祥乾;胡怀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创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577 | 分类号: | G01N33/577;G01N33/531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玉秋;郝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高新区***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检测 胎膜 试剂盒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包括有多孔板以及以下试剂:
A、磁性微球悬液:所述磁性微球为直径0.5μm-2μm的羟基化磁性微球与N-羟基硫代琥珀酸亚胺、碳二亚胺共同交联所得;悬液中磁性微球的浓度为75-85个/μL;
所述磁性微球悬液中含有质量分数0.8-1.2%的牛血清白蛋白、0.03-0.05%的叠氮钠、0.01-0.03%的吐温-20以及8-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B、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和生物素标记的抗体检测液:所述生物素为N-羟基琥珀酸亚胺酯;所述抗体为鼠抗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的浓度为1.7-2mg/mL;藻红蛋白标记的链霉亲和素浓度为1-2μg/ml;
C、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蛋白标准品以及标准品稀释液:所述标准品稀释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2-1.5%的牛血清白蛋白、0.008-0.012%的吐温-20、0.04-0.05%的叠氮钠以及8-12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A试剂磁性微球为直径1μm-2μm的羟基化磁性微球与N-羟基硫代琥珀酸亚胺、碳二亚胺共同交联所得;悬液中磁性微球的浓度为80个/μL。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A试剂磁性微球悬液中含有质量分数1%的牛血清白蛋白、0.05%的叠氮钠、0.02%的吐温-20以及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B试剂生物素标记的抗体的浓度为2mg/mL。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C试剂标准品稀释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5%的牛血清白蛋白、0.01%的吐温-20、0.05%的叠氮钠以及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试剂盒还含有试剂D:样本稀释液;所述样本稀释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的牛血清白蛋白、0.05%的叠氮钠以及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7.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a、磁性微球悬液的制备:先后用去离子水以及活化缓冲液对羟基化微球进行清洗,并将其重悬于活化缓冲液中;先后加入N-羟基硫代琥珀酸亚胺和碳二亚胺,振荡、离心分离得沉淀;所得沉淀用交联缓冲液洗涤后并重悬于磷酸盐缓冲液中,加入牛血清白蛋白以及叠氮钠制得磁性微球悬液;所述活化缓冲液为0.08-0.12mol/L的NaH2PO4的溶液;所述交联缓冲液为45-55mmol/L的2-吗啉乙磺酸溶液;
b、抗体的生物素标记:将鼠抗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离心分离后用NaHCO3水溶液洗涤,加入N-羟基琥珀酸亚胺酯,N-羟基琥珀酸亚胺酯与鼠抗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的质量比为1:4-5,混合静置得生物素标记的鼠抗人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单克隆抗体;所述NaHCO3水溶液的浓度为45-55mmol/L;
c、配备标准品稀释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a步骤中活化缓冲液为0.1mol/L的NaH2PO4的溶液;所述交联缓冲液为50mmol/L的2-吗啉乙磺酸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b步骤中NaHCO3水溶液的浓度为50mmol/L。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检测胎膜早破的试剂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步骤中标准品稀释液含有质量分数为1.5%的牛血清白蛋白、0.01%的吐温-20、0.05%的叠氮钠以及10mmol/L的磷酸盐缓冲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创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创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66870.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