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池塘现场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2332.3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0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赵志刚;徐奇友;罗亮;王常安;蒋树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杨立超 |
地址: | 15007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池塘 现场 实验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塘水域生态学实验研究用的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具体涉及一种池塘现场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现场围隔实验是一种新兴的池塘水域生态学研究方法,也是研究池塘水域生态系统的有效工具。围隔养殖系统的优越性在于:一是由于形态规则,体积较小,因而,比大水体具有更高的可控性;二是同一批实验的各围隔设置于同一个水域内,因而彼此间条件更为均一,所得的数据具有更高的可比性;三是体积小,易管理,规模小,使用代价小,因而,一个实验可设置较多的处理和重复;四是其内的环境条件和水体规模更接近于池塘,所以实验数据比室内水体具有较大的真实性和代表性。因此,现场实验围隔所提供的实验结果一般更加精确和可靠。
然而,随着池塘水域生态学实验所需实验条件精准度的越来越高,在研究方法上对现场生态系统实验装置的配置需求将更加严格。目前,现有的现场实验围隔养殖系统存在着水体增氧效果不佳,系统进、排水不便,装置构造材料耐用性和环保性差,鱼类防逃设施缺乏,以及装置水体封闭性不佳等方面的缺点和不足,难以满足高水平池塘水域生态学实验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解决现有的现场实验围隔养殖系统存在水体增氧效果不佳,进水和排水不便,鱼类容易逃跳,以及不能满足池塘水域生态学实验研究需要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池塘现场实验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的一种池塘现场实验装置包括隔水布、U形管、增氧曝气装置、防逃网、两个过滤网、两根直管、四根立杆和四根横杆;四根立杆呈阵列布置,相邻两个立杆之间连接有一根横杆,四根立杆和四根横杆形成一个方形框架;
隔水布围设在方形框架的侧面上,隔水布和方形框架形成一个四个侧面封闭、上下端敞口的腔体,U形管的其中一个臂穿过横杆设置在方形框架内,U形管的另一个臂穿过横杆设置在方形框架外,U形管的两个端口上分别设置有一个过滤网,U形管的两个臂上分别插装有一个直管,位于隔水布上方的横杆上设置有防逃网,防逃网捆绑在四根立杆上,防逃网的网面与隔水布的布面均铅直布置;
所述增氧曝气装置包括鼓风机、第一输气管、第二输气管、阀门、盘式微孔增氧管、固定架、至少四个绳子和与绳子数量相一致的坠子,盘式微孔增氧管安装在固定架上,固定架通过连接在绳子上的坠子布置在方形框架内,鼓风机和阀门均设置在方形框架外,鼓风机的鼓风口与第一输气管连通,第一输气管通过阀门与第二输气管连通,第二输气管与盘式微孔增氧管连通。
本发明的一种池塘现场实验装置的使用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步骤一、将方形框架上的立杆插装于池塘的池底,在每根横杆的下方的池底上挖直而窄的沟,将隔水布包围在方形框架上,将U形管垂直埋入隔水布的下缘,U形管的两臂的端口朝上设置,将U形管的其中一个臂设置在方形框架内,将U形管的另一个臂设置在方形框架外,U形管的两臂的端面至立杆的下端面的距离小于横杆至立杆的下端面的距离,U形管的上端面距池底的距离为15cm~25cm,且U形管上端分别安装有一个过滤网,过滤网的网孔的直径为10mm~20mm,隔水布的下缘埋入挖好的沟内并用砖和泥块压实,隔水布的上缘捆绑在横杆上,隔水布呈铅直状态;
步骤二、在步骤一安装好的方形框架的横杆上安装防逃网,防逃网捆绑在四根立杆上,防逃网的网孔的直径10mm~30mm,防逃网的网面呈铅直状态,将插装在U形管的两臂上的直管拔出,向方形框架外的池塘内注水,待方形框架内达到实验所需水位时停止注水,然后,将两个直管重新插在U形管上;
步骤三、将盘式微孔增氧管固定在固定架上,固定架上连接有至少四根绳子,每根绳子上连接一个坠子,连接为一体的盘式微孔增氧管、固定架、至少四个绳子和与绳子数量相一致的坠子沉浸在带有隔水布的方形框架内的水中,将实验对象放入带有隔水布的方形框架内的水中,开始现场围隔实验,启动鼓风机,向盘式微孔增氧管内通风,水中曝气增氧,通过调节阀门的开度进而控制增氧量;
步骤四、实验完成后,方形框架内的水排出时,再次拔出两根直管,将方形框架外的池塘水排出,方形框架内的水通过U形管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3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