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桃皮绒面料的加工装置和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2814.9 | 申请日: | 2013-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060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魏作红;许民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3D27/00 | 分类号: | D03D27/00;D03D15/00;D06B2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12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仿桃皮绒 面料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长丝面料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仿桃皮绒面料的加工装置和方法。
背景技术
所谓原纤化,又称开纤。化纤薄膜或粗丝在快速和过度张力或剪切应力作用下,产生纵向开裂成为更多、更细的原纤现象。这种细丝截面为矩形。如通常称撕裂纱、裂膜纱、原纤化薄膜纱,统称裂膜丝。常用的原丝为丙纶、乙纶等。多用制作包装袋、旅行袋、地毯和家具织物的底绒。这种工艺与普通纺丝法相比,生产简单,基建投资少,成本低。产生原纤化所必备的两个条件为,第一,纤维要处于湿润状态,即纤维要能够吸湿,从而产生湿膨胀;第二,纤维要受到机械外力的作用,这可以强化构成纤维的数根单原纤之间的劈裂能力。在润湿的情况下,纤维较易吸收水分而膨胀并伸长,导致原纤之间的结合力逐渐降低直到最后为零;如果这时外界有作用力,特别是连续的摩擦和振动情况下,原纤就会从纤维的表面逐渐分离,产生我们通常所看到的原纤化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仿桃皮绒面料的加工装置和方法,使得产品具有更好的性能。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仿桃皮绒面料的加工装置,包括依次排列的喂入罗拉、中罗拉和输出罗拉,所述喂入罗拉和中罗拉之间设有磨辊对,所述磨辊对用于对长丝进行湿摩擦;所述中罗拉和输出罗拉之间设有气针板,所述气针板用于向经过的长丝进行高压气流喷射。
所述气针板下设有脱水箱。
所述磨辊对表面设有水针孔,所述水针孔的排列密度为18-22个/cm;所述磨辊对外部用全棉府绸包绕,内部注满水;所述气针板上开有气针板孔,所述气针板孔的排列密度为18-22个/cm。
所述喂入罗拉和中罗拉的速度比为1:1-0.9;所述中罗拉和输出罗拉的速度比为1:1-0.9。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还提供一种仿桃皮绒面料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原纤化:利用磨辊对向经过的长丝进行湿摩擦,利用气针板向经过的长丝进行高压气流喷射;
(2)后整理;
(3)织造,编织结构紧密的平纹织物。
所述步骤(1)中还采用脱水箱收集多余水分。
所述磨辊对工作时的线速度为4-6m/min,距离长丝的距离为0.1-0.5mm;所述气针板工作时的气流的压力为10-12MPa,距离长丝的距离为34-42mm。
所述步骤(1)中的长丝处于负牵伸状态。
所述步骤(2)中将经过原纤化的长丝浸扎于含柔软剂的树脂中于40-45℃处理20-25min,烘焙25-30min。
所述步骤(3)中织造的开口时间300-350°,开口角度32-34°,开口动程为117、102、85、71、54、97、84、73、62,浆纱张力2.2-2.4KN,入纬时间90-100°,纬纱到达时间230-250°,综框高度为130*7+132*2mm,织机转速600转/分。
有益效果
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本发明采用湿摩擦技术,通过包有湿润的全棉府绸的磨辊,在润湿状态下,涤纶长丝吸收了相当于自身重量几倍的水而膨润伸长,部分氢键受到破坏,结合力减弱;同时由于连续的摩擦及振动应力,发生原纤化现象,并且经过本发明原纤化处理后,再采用气流喷射脱水,一方面有助于快速脱水干燥,另一方面,直接对涤纶长丝进行连续喷射,纤维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以加强纤维原纤化的效果。在织造过程中,由于引纬、打纬使长丝不断受到摩擦作用,可以进一步加强原纤化效果。该加工方法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性,操作较为简单方便,能耗少,具有可持续性,顺应低碳经济潮流,适合大规模化的生产;获得的面料质地柔软,表面几乎看不出绒毛而皮肤却能感知,以致手感和外观更细腻而别致,贴身穿着柔软舒适,光泽柔和高雅,给消费者一种新奇感,适合人们的好奇消费心理,以致成为市场的新的宠儿。产品具有较高的最终产品附加值,良好的社会效益,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磨辊侧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气针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八达纺织印染服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2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路灯监控中心系统
- 下一篇:一种数码全棉活性印染介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