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5639.9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497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杨伟斌;张君鸿;梁海波;鲁连军;李晶;郭齐杰;梁瑞;陈飞虎;闫丽娟;刘营营;李任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10/06 | 分类号: | B60W10/06;B60W10/08;B60W20/15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201 | 代理人: | 张大威 |
地址: | 10220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动力 汽车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出现,伴随着对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现有的控制电动四驱混合动力车辆的控制方法中,如申请号:201010238351.8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将车辆工作模式分为行车准备模式、纯电动模式、发动机起动模式、常规模式和制动模式,共计5种工作模式,另外,如申请号:200910040759.1所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将车辆工作模式分为低速纯电动模式、发动机高效模式、高速模式、强混四轮驱动模式和能量回收模式,共计5种工作模式。
然而,在发动机停机动态过程中,并没有对车辆排放性能进行控制,从而导致排放性能不佳。另外,没有考虑当车速较低或前轴动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对于车辆的控制,导致车辆存在安全隐患。此外,对于前轴驱动时的工作模式考虑不充分,前轴驱动时既有可能是前轴并联发电模式(前轴发动机部分动力驱动车辆,同时部分动力和ISG发电),也有可能是前轴并联驱动模式(发动机和ISG均输出驱动力),然而现有的方式均没有涉及到,对于车辆的控制并不完善。此外,如上述的控制方法中,对于工作模式间的转换条件并不明确,在实际应用中实施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工作模式周全、多种工作模式间的转换以使车辆在每个时刻均处于最佳工作模式,且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各部件转矩的分配以优化发动机、ISG电机和后轴电机的工作效率,达到降低整车燃油消耗的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所述四驱混合动力汽车包括:发动机、ISG电机、自动变速器、主减速器、后轴电机和差速器,其中,所述发动机通过所述ISG电机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相连,所述自动变速器通过所述主减速器与前桥相连,所述后轴电机通过所述差速器与后桥相连,所述方法包括:检测点火钥匙信号、车辆需求扭矩、动力电池荷电状态和车速信号;根据所述火钥匙信号、车辆需求扭矩、动力电池荷电状态和车速信号控制车辆在多个工作模式间转换,其中,车辆默认为停车模式,所述工作模式包括:后轮驱动纯电动模式、串联模式、四驱并联驱动模式、前驱并联发电模、前驱并联驱动模式、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再生制动模式、发动机启动动态模式、发动机停机动态模式和所述停车模式,其中,在所述车辆处于四驱并联驱动模式时,如果判断动力电池需充电且车速小于规定阈值,或者在车辆处于发动机启动动态模式时,如果判断动力电池需充电且车速小于规定阈值,或者在车辆处于前驱并联驱动模式时,如果判断动力电池需充电且车速小于规定阈值时,则控制所述车辆转换至所述串联模式。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对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工作模式考虑周全,可充分发挥四驱混动结构的优点。另外,根据车况进行多种工作模式间的转换条件,可使车辆在每个时刻均处于最佳工作模式,从而降低油耗。此外,本发明实施例的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中在不同工作模式下对各部件转矩的分配方法,可优化发动机、ISG电机和后轴电机的工作效率,进一步降低整车的燃油消耗。
另外,根据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四驱混合动力汽车的控制方法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一些示例中,其中,所述发动机停机动态模式为:在发动机不工作、ISG电机输出恒值的发电扭矩和辅助发动机快速停机的过程中,后轴电机的输出扭矩满足车辆的驱动扭矩需求;所述串联模式为:所述ISG电机的扭矩指令为给定恒值发电扭矩、发动机输出转矩满足ISG电机的发电扭矩且后轴电机的输出扭矩满足车辆的驱动扭矩需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56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