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6027.1 | 申请日: | 2013-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5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军校;刘天洋;曹克;黄亚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F7/02 | 分类号: | C07F7/02;C09K5/10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信三星专利事务所 51106 | 代理人: | 刘克勤 |
地址: | 62101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苯氧基 甲基 二硅醚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硅的化合物及主要利用废弃物制备该硅的化合物的方法,涉及一种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及其制备方法。采用本发明获得的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化合物可应用于耐热性、抗氧化性导热油。
背景技术
有机硅单体(甲基氯硅烷、苯基氯硅烷、乙烯基氯硅烷等)是整个有机硅材料工业发展的基础,其中甲基氯硅烷的生产更是有机硅工业发展的支柱。目前,工业上生产有机硅主要采用铜催化氯仿和硅粉直接合成制备甲基氯硅烷,而有机硅化工在直接法生产出有机硅产品的同时也伴随大量的副产物产生(总产量的15%~25%),其中包含低沸副产物(沸点在40℃以下)和高沸副产物(沸点在70℃以上)。目前低沸点副产物可以经过提纯后资源化利用,其主要成份为甲基三氯硅烷(约占总产量的5~8%);另外还含有一定量的高沸点副产物(约占总产量的10~15%),这些高沸点副产物一般沸点为140℃~190℃、其主要成份为甲基氯二硅烷类有机硅化合物的混合物,其分子式如式(Ⅱ)所示:
ClmSi-Si(CH3)6-m,其中:m=2-6
(Ⅱ)
现有技术中,有机硅行业对于此种高沸点废液(即所述高沸点副产物)还没有理想的处理方法,每年在工业生产中产出大量的高沸点废液,这类含硅废液不能直接焚烧,也不能生物降解,同时在贮存过程还会水解放出氯化氢气体,对人体和环境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对该类废液的处理一直以来都是企业面临的棘手问题。常规的处理方法为通过水解、交联形成固体后填埋,该法仅能短期解决问题,同时会对环境造成潜在的危害。因此,将这类废液合理处置甚至资源化利用显得尤为迫切。开发新技术将有机硅废液变废为宝,不仅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还能为有机硅企业带来额外效益。
导热油是一种热量的传递介质,由于其具有加热均匀、调温控制温准确、能在低蒸汽压下产生高温、传热效果好、节能、输送和操作方便等特点,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场合,而且其用途和用量越来越多。根据成分及制造工业过程,传统的导热油可以分为合成型导热油和矿物型导热油。其中合成导热油主要有烷基苯型、烷基萘型、烷基联苯型、联苯和联苯醚低熔混合物型等几种,但这几种导热油的闪点都在230℃以下,在300℃以上的环境中工作时会有极大的安全隐患,不能适用于某些特殊生产的需要。
有机硅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耐热性,抗氧化性、耐水性、耐候性、抗剪切、电绝缘等性质,液体有机硅化合物已经在润滑油、导热油、绝缘油、防震油、脱模油、消泡剂、纺织物整理剂等多方面获得成功的应用,市场上通常将这类油称为硅油。目前硅油的结构以聚硅氧烷为主,可细分为烃基硅油、碳官能硅油、硅官能硅油和非活性改性硅油,但这类硅油由于易发生交联导致粘度易增大,一般不作为导热油用。其他的硅油结构如Si-C、碳硅醚等结构因分子链段短的特点在高温条件下较难发生交联,其粘度在高温下变化很小,适合高温导热油的应用,但是此类硅油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回收再利用工业废弃物——高沸点氯硅烷废液(即所述高沸点副产物、高沸点废液),与苯酚等通过醚化反应,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抗氧化性以及高闪点等良好性能的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及其制备方法,该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可用在液压油、扩散泵油或导热油中。
本发明的内容是:苯氧基甲基二硅醚,其特征是该化合物具有(Ⅰ)所示的化学结构式:
(RO)mSi-Si(CH3)6-m
(I)
式(I)中:R=C6H5-、p-CH3-C6H5-或m-CH3-C6H5-;m=2-6。
本发明的另一内容是:苯氧基甲基二硅醚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下列步骤:
a、配料:按高沸点氯硅烷废液中氯原子:苯酚的摩尔比为1:1~1.5取原料高沸点氯硅烷废液和苯酚,其中:高沸点氯硅烷废液中氯原子的含量(可以经酸碱滴定)为13mol/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科技大学,未经西南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0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水苏糖结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文旦宁碱的提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