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起爆序列用V型结构MEMS执行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6131.0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80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赵玉龙;胡腾江;李波;白颖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B81B7/02 | 分类号: | B81B7/02;B81C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贺建斌 |
地址: | 710049***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起爆 序列 结构 mems 执行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引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起爆序列用V型结构MEMS执行器。
背景技术
引信是利用目标和环境信息,在预定条件下引爆或引燃弹药战斗部装药的控制装置(系统),通常安装在火箭、导弹弹头和炮/坦克/迫击炮弹药等上,根据弹药种类的不同和对付目标的需要选择不同的引信。引信是武器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它通过对环境、目标进行探测以获取信息和处理、识别信息,并实现引信的安全状态控制和最佳起爆控制。引信的基本功能是“安全”和“可靠引爆战斗部”。引信中的安全保险装置是引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一个基本功能是通过消除达到主装药的潜在能量,阻止意外爆轰,主要是阻止整个爆炸序列的能量传递来实现。针对这个目标,安保装置常常通过同轴机械装置阻止意外解除保险,从而“隔断”爆炸序列。当处于安全模式时隔板将加速膛孔挡住,阻止飞片材料通过,从而阻止爆炸序列的意外爆轰。当武器所处环境满足起爆条件时,隔板移开,为飞片材料打开通道,保证飞片材料能够到达高能炸药装药。
传统引信存在体积大、难集成等缺点。随着弹药技术的发展,要求引信功能不断的加强与扩展,而引信的体积又制约了引信功能的扩展。将MEMS技术应用到引信的设计中,将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MEMS引信安全保险装置具有体积小、可靠性高、可批量化等诸多优势,使得常规弹药有更多的空间容纳多传感器探测电路与主装药,提高弹药的精确度和杀伤力,使引信的智能化和灵巧化成为可能。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起爆序列用V型结构MEMS执行器,利用刻蚀技术制作可动结构层,具有低成本、高智能、易集成的特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起爆序列用V型结构MEMS执行器,包括单晶硅衬底1,单晶硅衬底1上制作有直径为150~180um的加速膛孔5,二氧化硅绝缘层2在单晶硅衬底1上生长,生长厚度为2~3um,将单晶硅结构层3与生长了二氧化硅绝缘层2的单晶硅衬底1键合,单晶硅结构层3的厚度为50~100um,金属电极层4沉积在单晶硅结构层3的锚点3-2上;
MEMS执行器在单晶硅结构层3中制作,MEMS执行器包括锚点3-2,成阵列结构的V型梁热电驱动单元3-3的两端与锚点3-2连接,中间臂3-4位于V型梁热电驱动单元3-3的中间并相互固定,柔性梁3-5的两端分别与中间臂3-4和杠杆3-1的首端相连接,隔板3-6制作在杠杆3-1的末端,隔板3-6将加速膛孔5挡住;
所述的MEMS执行器是除去与锚点3-2键合的部分,其余的二氧化硅绝缘层2将被腐蚀掉,使杠杆3-1、V型梁热电执行器3-3、中间臂3-4、柔性梁3-5以及隔板3-6悬空,形成最终的可动结构。
所述的V型梁热电驱动单元3-3的总长度为1000~2000um,宽为30~40um,中间夹角为160~170°,每组V型梁热电驱动单元之间的间距为80~100um。
所述的柔性梁3-5的长度为300~500um,宽度为10~15um。
所述的隔板3-6为边长200~250um的正方形结构。
与传统的起爆序列用执行器相比,本发明的优点为:低成本化,利用现有的成熟的IC工艺,可以实现大规模制造,有效地降低了产品的成本;智能化,传统的起爆序列用执行器多为弹簧结构,通过环境力(如加速度)产生相应的输出,受使用环境约束较大,本发明是利用热电效应来产生相应的输出,由电信号控制,智能化程度更高;集成化,利用MEMS相关工艺制作的器件体积小,与传统起爆序列用执行器相比,在相同面积内,可以将更多的传感器与本发明集成在一起,提高器件在复杂环境下的适应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MEMS执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V型梁热电驱动单元3-3通电稳定后的结构热膨胀示意图。
图4为柔性梁3-5与杠杆3-1受到外力后结构变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通电稳定后所产生结构变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13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应用于介电式液态透镜的液体组合
- 下一篇:一种盖板一体式微波隔离器的腔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