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6812.7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16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张会林;孙利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5 | 分类号: | B60R25/25;B60R25/104;B60Q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5011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识别 汽车 防盗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以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认证的应用越来越多。人脸识别技术以不易被盗取,安全性更高、非接触、更直观、使用方便等优点倍受人们的青睐,正在得到越来越广的应用。目前,汽车工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很多社会问题。由于汽车作为一种大众消费产品,其价值相对较高,因此时常会发生盗取案,现有虽然采取了一些防盗措施,但因超时而引起的疲劳驾驶、违规操作确没有进行监测,导致交通事故越来越多,严重影响社会安定,带来难以弥补的遗憾。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包括:
摄像头,用于采集驾驶者的脸部图像;
第一识别模块,用于判断驾驶者是否是合法驾驶者;
第二识别模块,用于判断驾驶者是否违规操作;
控制器,其与所述第一识别模块连接,用于解锁或锁死汽车。
语音提示器,其与所述第二识别模块连接,用于发出语音提示。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还包括第三识别模块、与所述第三识别模块连接的震动器和/或闹铃。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在汽车行驶状态下,若所述第三识别模块识别到驾驶者的眼睛持续为闭合状态且闭合时间大于预设时间时,所述第三识别模块控制震动器和/或闹铃发出震动和/或响声来提醒驾驶者。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所述摄像头为红外CCD摄像头。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还包括无线通讯模块、与所述无线通讯模块连接的移动终端。
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进一步包括还包括声光报警模块,用于对驾驶者发出警示。
本发明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不仅可以防盗,避免财产损失,而且可以对驾驶者进行监控,当出现违规操作和疲劳驾驶时,可发出提示声音,同时通过震动器和/或闹铃叫醒疲劳的驾驶员,避免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身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摄像头,2、第一识别模块,3、控制器,4、第二识别模块,5、语音提示器,6、第三识别模块,7、震动器,8、闹铃,9、无线通讯模块,10、移动终端,11、声光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人脸识别的汽车防盗和监控系统,包括:摄像头1、第一识别模块2、与第一识别模块2连接的控制器3以及第二识别模块4、与第二识别模块4连接语音提示器5。
其中,摄像头1为红外CCD摄像头,可以在光线不足和夜晚的情况下进行光源补偿,提高拍摄的清晰度。
第一识别模块2,其与摄像头1连接,其首先对摄像头1所拍摄的脸部图像进行预处理,包括灰度变换、图像滤波、边缘提取和轮廓增强,然后分析预处理后的脸部图像,获取脸部图像的特征数据并与第一识别模块2内存储的合法驾驶者的特征数据进行比对,当比对结果一致,则判断该汽车内的驾驶者是合法驾驶者,发出启动信号给控制器4,用于解锁汽车,汽车可以开动;若比对结果不一致,则判断该汽车内的驾驶者是非法驾驶者,发出熄火信号给控制器4,用于锁死汽车,汽车不可以开动。
第二识别模块3,其与摄像头1连接,用于判断摄像头1所拍摄的脸部图像,是否存在其它的特征数据或图像不完整,比如用手将电话放在耳边接听或者勾着头发短信,若有其它的特征数据或者图像不完整时,则判断该汽车内的驾驶者是违规操作,发出启动信号给语音提示器5,发出“您正在违规操作,请不要接打电话、发短信等,注意安全”的语音提示,及时提醒驾驶者,避免交通事故的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福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68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感应平缝机
- 下一篇:信息处理设备、服务器、信息处理系统和信息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