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注塑成形方法及注塑成形模具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78334.3 | 申请日: | 2013-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07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峯英生;中西力;平石正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45/7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茅翊忞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注塑 成形 方法 模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通过朝注塑成形模具的成形空间(型腔)内注入熔融树脂来获得成形件的同时,将配置于该型腔内的多层薄膜的转印层转印到该成形件的表面(转印面)上的注塑成形方法以及用于进行该注塑成形方法的注塑成形模具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对于树脂成形件要求例如高光泽或咬花、无焊缝等高品质外观规格。为了实现高光泽,需将被镜面精加工后的模具表面(型腔形成面)高品质地转印至注塑成型树脂的表面。同样地,为了实现咬花,需将被咬花加工后的模具表面高品质地转印至注塑成型树脂的表面。为了实现上述高品位的转印,当朝模具的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时,一般而言,在熔融树脂的填充结束之前,以熔融树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比玻璃化转变温度高10℃左右)的温度保持模具表面温度,且在熔融树脂的填充结束后,需立即冷却模具,该成形工艺是众所周知的。另外,为了实现无焊缝,当朝模具的型腔内填充熔融树脂时,需将模具表面温度维持在能使熔融树脂的冷却固化延迟的高温,直至熔融树脂的填充结束为止。因此,为实现无焊缝所要求的成形工艺也是与上述用于实现高光泽、咬花的成形工艺相同的工艺,这是众所周知的。
模具表面通过使用蒸汽、热水、油等介质的介质方式而被加热。或者,模具表面通过利用电磁感应的高频感应方式、使用卤素灯的辐射热方式、在模具表面上层叠绝缘层和导电层而对导电层通电的通电方式、电加热器方式等中的任一方式而被加热。上述方式中最一般的方式是使用蒸汽作为介质的介质方式。使用蒸汽来加热模具表面温度的现有模具装置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1-348041号公报中被公开。以下,使用图6对日本专利特开平11-348041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的模具装置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模具61包括用于冷却模具61的通常的冷却回路62。除此之外,模具61包括加热及冷却并用回路65。加热及冷却并用回路65设于比冷却回路62更靠近与树脂成形件63(熔融树脂)接触的面即模具表面(型腔形成面)64的位置。在成形时间中,始终有冷却水流过冷却回路62。另一方面,在加热时,使水蒸气流过加热及冷却并用回路65,在冷却时,使冷却水流过加热及冷却并用回路65。在加热及冷却并用回路65中流动的介质从冷却水朝水蒸气切换时,进行用于使用空气排出冷却水的空气吹扫。
另外,使用电加热器方式的现有的模具装置在日本专利特开2007-118213号公报中被公开。以下,使用图7对日本专利特开2007-118213号公报中公开的现有的模具装置进行说明。
日本专利特开2007-118213号公报中公开的模具由母模(未图示)和模具镶块构成,如图7所示,该模具镶块由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和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构成。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包括用于冷却模具的通常的冷却回路73。另一方面,与树脂成形件74(熔融树脂)接触的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包括变形自由度较高的细管电加热器76。细管电加热器76收纳于比冷却回路73更靠近与树脂成形件74(熔融树脂)接触的面即模具表面(型腔形成面)75的位置。具体而言,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在其与模具表面75相反的一侧具有与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接触的面,在与该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接触的面上形成有槽77。该槽77以不对模具表面75的形状产生影响的方式在槽77的最深部与模具表面75之间确保用于加热模具表面75的最佳距离。例如,即便模具表面75具有台阶或凹凸或者模具表面75是弯曲面,槽77的最深部与模具表面75之间的距离也是对于加热模具表面75最佳的距离。另一方面,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在模具表面75侧具有与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接触的面,在该与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接触的面上形成有与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的槽77相对应的肋78。通过将该模具镶块里层构件72的肋78嵌入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的槽77,从而将细管电加热器76封闭在模具镶块表层构件71的槽77的最深部,且保持于该槽77的最深部。
另一方面,近年来,较多地使用具有高强度等特性的附加价值高的工程塑料(例如,聚酰胺、聚碳酸酯、聚酰亚胺等),在通过朝注塑成形模具的成形空间(型腔)注入熔融树脂来获得成形件,同时,在将配置于该型腔内的多层薄膜的转印层转印在该成形件的表面(转印面)上的注塑成形同时转印薄片工艺中,也使用工程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83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