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底泥自动吸取及生态处理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1310179023.9 | 申请日: | 2013-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2429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31 |
发明(设计)人: | 丁爱中;谢恩;豆俊峰;程莉蓉;郑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34;C02F11/02;E02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875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河流 污染 自动 吸取 生态 处理 系统 | ||
1.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底泥自动吸取及生态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水车及用于底泥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组成;水车由水车支架、水车转轴、水车桨叶和吸泥桶构成;八片规格相同的水车桨叶按45°等分安装于木质圆环上,水车转轴垂直穿过圆环中心并固定,水车转轴的两端穿过两个水车支架顶端的水车支架开孔,在水车转轴的顶端卡入长度大于开孔直径3cm的木棍,使得水车转轴能在水车支架上旋转而不脱落;每个水车桨叶的顶端安装一个吸泥桶,吸泥桶的桶底与水车桨叶平行;在水车桨叶的表面铺设有微生物载体;在人工湿地中种植用于生态修复的人工湿地植物;人工湿地的末端出口处设有人工湿地排水管;水车与人工湿地之间通过木质引流渠联接;引流渠通过引流渠支架固定;水车通过水车支架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流底泥自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人工湿地植物8为芦苇、茭草、香蒲、水莎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河流底泥自动吸取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中运用的微生物载体为活性碳纤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师范大学,未经北京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7902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