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离合或悬挂推力轴承、具有其的机动车辆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2119.0 | 申请日: | 2013-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330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B.阿诺尔特;M.乔利特;E.鲍德兹 | 申请(专利权)人: | SKF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27/08 | 分类号: | F16C27/08;F16D2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11105 | 代理人: | 王小京 |
地址: | 瑞典***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合 悬挂 推力 轴承 具有 机动车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1.一种用于机动车辆的离合或悬挂推力轴承(1),其中该推力轴承包括:
轴承(4),其具有滚动本体(44),所述滚动本体形成用于传递轴向作用力(F1)的元件,且包括旋转环(41)和非旋转环(42),在所述旋转环和非旋转环之间限定用于所述滚动本体的轴承腔体(43),
操作元件(5),其第一部分(52)接合在非旋转环的中心开口(O42)中,具有沿垂直于轴承环的相关旋转轴线(X4)的方向的运动(F5)的可能性,
防松垫圈(7)以轴向支撑力(F2)抵靠非旋转环,并抵靠操作元件的第二环形部分(54)推挤该非旋转环,该防松垫圈设置有内径部分(72、73),该内径部分与操作元件(5)的第一部分(52)的外径表面(529)接触,
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的第一部分(52)包括至少一个锥形区段(524),该至少一个锥形部分定中心在操作元件的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X5)上,且通过从该第二部分移开而发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操作元件的第一部分(52)包括圆柱形区段(522),该圆柱形区段定中心在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X5)上,且沿该轴线定位在操作元件(5)的锥形区段(524)和第二部分(54)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锥形区段(524)和圆柱形区段(522)之间的结合区域(528)作为支撑件接收防松垫圈的内径部分(72,73)。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平行于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测量的圆柱形区段(522)的长度(L522)与根据其母线测量的锥形区段(524)的长度(L524)之间的比值关系小于5。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锥形区段(524)的顶部半角(α)具有5°至45°的值。
6.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锥形区段(524)绕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X5)连续延伸。
7.如权利要求1至3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锥形区段(524)通过绕第二部分的中心轴线(X5)的在操作元件(5)的圆周上的凸片的并置形成。
8.一种机动车辆,其设置有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1)。
9.用于制造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的一项所述的推力轴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步骤a),该步骤a)包括,经由操作元件(5)的第一部分(52)的塑性变形、以通过从其第二部分(54)移开的发散配置实现锥形区段(524)。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在步骤a)之前包括步骤b),该步骤b)包括,绕操作元件(5)的第一部分(52)将非旋转环(42)和防松垫圈(7)设置在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a)期间,第一部分(52)在第一部分的与第二部分相对的自由边缘(526)和第一部分外表面(529)上防松垫圈(7)的支撑区域(528)之间塑性变形。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从冲头(102)关于防松垫圈(7)与第二部分相对的位置开始,沿该第二部分的方向使平行于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X5)构造的冲头(102)移位,塑性变形的步骤a)被执行。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在步骤c)之前,在所述步骤c)中,借助操作元件的第一部分(52)的和/或防松垫圈的弹性变形,将防松垫圈(7)绕操作元件的第一部分(52)设置在位。
14.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平行于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测量的圆柱形区段(522)的长度(L522)与根据其母线测量的锥形区段(524)的长度(L524)之间的比值关系小于2.5。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推力轴承,其特征在于,平行于第二部分(54)的中心轴线测量的圆柱形区段(522)的长度(L522)与根据其母线测量的锥形区段(524)的长度(L524)之间的比值关系等于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SKF公司,未经SKF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2119.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应用于乙内酰脲的生产设备的管道式反应器
- 下一篇:LED显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