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4826.3 | 申请日: | 2013-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198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曾诗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诗元 |
主分类号: | B62J1/02 | 分类号: | B62J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行车 座椅 改良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缓冲击力及人体阴部压力,且对于健康有所帮助的飞行翼形式结构。
背景技术
行车是为一种有养运动,不仅能强身健体、促进心肺功能及增加肌肉耐力,以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更具节能减碳的效果,符合环保概念。此外,骑乘自行车消耗的热量非常惊人,时常骑乘者更易于维持身材。
如图1所示,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坐垫100是采用类三角形的形状结构,前端具有凸部形成的鼻座101,后端坐垫较宽,以供臀部乘坐。虽然,骑乘自行车具有上述众多的优点,但是由于现有技术中自行车的坐垫具鼻座101,需要采用跨坐方式骑乘,骑乘时间过长时,鼻座101部位容易压迫会阴部,致使附近神经受压迫而导致性功能障碍等问题发生。国内外已有许多学者研究表示,前端凸部越尖越窄的自行车坐垫,由于乘坐的面积变小,在设计不良的情况下,骑乘者的体重会持续不正常的压迫坐骨及其部位的器官或神经,对于会阴部所造成的压迫将更为严重,使血含氧量骤减7~8成。
其次,传统座椅为硬件结构,为避免骑乘时产生剧大摩擦,通常都会在坐垫内置入弹性海绵或发泡体,以保持骑乘时的基本弹性,但该弹性层无法提供足够的避震效果容易造成运动伤害,且需以跨坐方式骑乘,不仅不舒服,对于穿着裙装的女性而言更是不方便。
因此,如何改进上述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坐垫的缺点,减轻坐垫对会阴部造成的压力,同时增加骑乘舒适度为本案所关注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欲解决的问题点:
由于自行车坐垫依性质不同有不一样的骑乘方式,例如三铁或公路车形式的自行车为了降低风阻及重心,其坐骨跟椅垫角度呈15度左右,且为了使腿部施力能够以最大效率传到踏板上,其坐垫构通常为长尖且硬的结构。
上述情况中,自行车椅座因前端太窄、后端与臀部接触的面积太小、椅座太僵硬、没有足够的避震效果、角度不对,且在长时间骑乘时容易造成人体会阴压力大、通风不良、缓震效果差、臀部受冲大、还有高回转踩踏与长程踩踏时让大腿内侧摩擦到坐垫造成俗称烧裆的大腿内侧皮肤破皮等问题点发生,甚者,更导致运动伤害。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降低人体会阴压力、保持通风、减轻臀部冲击力、及达到舒适骑乘效果的自行车椅座供消费者使用,便成为本发明欲改进的主要课题。
本发明的技术手段:
为解决上述问题及达到本发明的目的,其技术手段是这样实现的,
本发明第一实施型态:
一种自行车的座椅改良结构,是由一座椅2与该座椅2底下的座弓1组合后,通过座弓1固定在自行车的椅座支架3上,其特点是,
所述座弓1,是由一杆件弯折而成,其由一固定在椅座支架3上的固定部1a、一支撑在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下的弹性支撑部1b所组成;
所述座椅2为一体成型的板体,其由一断面呈U形并具有导流功能的导流槽2a、及两片对称设置并连接在上述导流槽2a左右两侧以供人体双臀乘坐的蝶翼2b所组成,所述蝶翼2b为长条形式、且尾端呈现圆弧角。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底下对称分布有至少一夹环21、可与座弓1的弹性支撑部1b做结合及分离,所述座椅2表面设有与上述夹环21位置相对应并能供螺丝螺入固定的锁槽22。
优选的是,所述座椅2的左右二蝶翼2b的表面各设有一适合臀部坐骨形状的长条适形凹槽2c,且其长条适形凹槽2c的槽底部设有一长条状气孔23,所述气孔23为下列形状之一:长条形、圆形、方形。
优选的是,所述固定部1a是由一呈水平的第一半圆弧杆11、一结合于第一半圆弧杆11两端后的水平直杆12所组成;
所述弹性支撑部1b是由两结合在水平直杆12前的平行圆弧杆13、两结合在平行圆弧杆13后的第一斜杆14、两结合在第一斜杆14后且朝外延伸的第二斜杆15、两结合在第二斜杆15后的斜圆弧杆16、两结合在斜圆弧杆16后且朝内延伸的第三斜杆17、两结合在第三斜杆17后且向后水平连接的第二水平直杆18、一结合在第二水平直杆18后的第二半圆弧杆19所组成。
优选的是,所述平行圆弧杆13为卷绕成型的扭形簧杆。
优选的是,所述左右两蝶翼2b的正前端朝下拗折后形成具有倾角的前折翼24、且该前折翼24向外继续沿着蝶翼2b边缘逐渐缩短形成一环沟25。
优选的是,所述水平直杆12延伸与第一斜杆14延伸的交点形成一夹角D,该夹角D以45度最佳、且不超过75度。
优选的是,所述导流槽2a具有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该导流槽前缘26及导流槽后缘27之间的直线长度L1向中心垂直线呈一弧度递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诗元,未经曾诗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48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涡轮隔板构造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调整功能的刷式蜂窝式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