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导体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发光模块和照明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6277.3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26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29 |
发明(设计)人: | 林璨默;李锺昊;金真焕;李镇贤;赵秀玄;黄海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H01L33/36 | 分类号: | H01L33/36;H01L33/48;H01L33/62;H01L33/42;H01L25/075;F21S2/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陈源;张帆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韩国;KR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导体发光器件 发光单元 导电半导体层 照明设备 发光模块 衬底 绝缘层 绝缘层形成 第二电极 源层 制造 | ||
1.一种半导体发光器件包括:
衬底;
多个发光单元,其布置在所述衬底上,其中每个发光单元包括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一导电半导体层的至少一部分的顶面上布置有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
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对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分别布置在第一导电半导体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上;
互连部件,其将一个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连接至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当中与所述一个发光单元相邻的另一个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或第二电极;
第一绝缘层,其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当中的至少一个发光单元的表面,并且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暴露所述第一电极以及发光单元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侧表面,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分离并且暴露所述第二电极;以及
第二绝缘层,其布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上,以便完全覆盖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当中的所述至少一个发光单元,
其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开口位于邻近第一边缘的中央的区域,并且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二开口位于邻近与第一边缘相对的第二边缘的中央的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中,第一绝缘层不被形成在所述第一电极与该发光单元面对所述第一电极的侧表面之间。
3.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由氧化硅或氮化硅形成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
4.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还包括:
透明电极,其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的所述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的顶部上。
5.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布置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中的每一个发光单元的顶面上。
6.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将所述第二开口形成为,使得在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当中的每个发光单元中,所述第一绝缘层不被形成在布置有第二电极的第二导电半导体层的顶部上。
7.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通过发光单元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在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之间被串联互连。
8.如权利要求7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至少两个发光单元的第一串联互连与至少两个发光单元的第二串联互连在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的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之间被并联耦接。
9.如权利要求1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每个发光单元的有源层和第二导电半导体层在该发光单元的顶面上布置成U形图案,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在该发光单元的顶面上布置在所述U形成图案的间隙中。
10.如权利要求9的所述半导体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绝缘层布置在每个发光单元上,使得所述第一绝缘层没有覆盖所述U形图案中的间隙的任何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星电子株式会社,未经三星电子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27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动态温湿度监测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一种减少烹饪油烟产生的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