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310186479.8 申请日: 2013-05-20
公开(公告)号: CN104162439B 公开(公告)日: 2017-02-08
发明(设计)人: 孙淑玲;刘佳;杨清河;胡大为;王奎;曾双亲;邵志才;聂红;李大东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主分类号: B01J23/883 分类号: B01J23/883;B01J23/888;B01J23/882;C10G45/08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00728 北***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加氢 活性 保护 催化剂 及其 制备 应用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原油重质化、劣质化趋势的加剧,原油加工难度加大、轻质油品收率降低,而市场对优质轻质油品的需求又在不断增加,环保法规也越来越趋于严格。目前,重油尤其是渣油的加工和充分利用正成为全球炼油业关注的主要话题,而渣油加氢技术是重油加工工艺中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加工工艺,是公认的经济环保型深加工技术。渣油中含有大量的Ni、V、Fe、Ca等金属杂质以及固体杂质,若这部分杂质不能得到有效脱除,会对下游加氢催化剂产生不利影响,很容易使下游催化剂失活。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加氢催化剂上部装填具有加氢活性的保护剂,因此开发脱金属活性高、容金属能力强的保护剂是重油加氢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现有技术中,公开的关于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的例子包括:

CN101890381A公开了一种渣油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应用。该催化剂孔容大,孔径大,孔隙率高,孔分布合理,外表面孔口较大,孔道贯穿性好,1000nm以上孔道含有36%以上。

CN00124903.7公开了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一种氧化铝载体和负载在氧化铝载体上的钼和/或钨及镍和/或钴,其中,所述氧化铝载体的总氨积分吸附热不大于25焦耳/克,氨微分吸附热大于100千焦/摩尔的氨积分吸附热占总氨积分吸附热的百分数不大于10%。

专利CN98111379.6公开了一种加氢保护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催化剂载体为超大孔径,孔径为0.1-30μm的双峰孔,催化剂孔容为0.1-0.8ml/g,比表面0.1-20m2/g,含ⅥB族金属元素6.65m%-20.0m%和/或Ⅷ族金属元素8.7m1%,-26.13m%。制备方法是采用颗粒堆砌法制备氧化铝载体,然后采用含钼溶液和含镍溶液等量浸渍,浸渍后的催化剂在100-120℃干燥2-5h,在500-550℃配置培烧2-5h。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该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以下内容:

1.一种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含有含第ⅣB族金属组分的氧化铝载体和加氢活性金属组分,其中,所述载体具有双峰孔结构,以压汞法表征,所述载体的孔容为0.95-1.2毫升/克,比表面积为100-240米2/克,直径为10-3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55-80%,直径为300-50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10-35%。

2.根据1所述的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铝的孔容为0.95-1.15毫升/克,比表面积为80-200米2/克,直径为10-3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60-75%,直径为300-500nm孔的孔体积占总孔容的15-30%。

3.根据1所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ⅣB族金属组分选自钛、锆、铪中的一种或几种,以氧化物计并以载体为基准,所述第Ⅳ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0.1-6重量%。

4.根据3所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ⅣB族金属组分为钛,以氧化物计并以载体为基准,所述第Ⅳ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0.3-4重量%。

5.根据4所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以氧化物计并以载体为基准,所述第Ⅳ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0.5-2.5重量%。

6.根据1所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活性金属组分选自至少一种第Ⅷ族金属组分和至少一种第ⅥB族金属组分,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基准,所述第Ⅷ族金属组分的含量大于0至小于等于0.8重量%,第Ⅵ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大于0至小于等于4重量%。

7.根据6所述的加氢活性保护催化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Ⅷ族金属组分选自钴和/或镍,第ⅥB族金属组分选自钼和/或钨,以氧化物计并以催化剂为基准,所述Ⅷ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0.2-0.6重量%,第ⅥB族金属组分的含量为1.5-3.5重量%。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6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