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的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89251.4 | 申请日: | 2013-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3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罗庆云;朱世桂;吴敏;房婉萍;王康才;朱旭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1/00 | 分类号: | A01C1/00;A01G3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傅婷婷 |
地址: | 211225 江苏省南京市溧***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稳定 可控 工厂 化生 优质 茶叶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经济作物栽培领域,涉及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等茶制品的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茶叶生产已延续了几千年,至今,它主要依靠产地的自然环境,按照传统的栽培方式由老树进行生产,形成了一些具有区域特色的茶叶生产加工模式;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存在一些天然的缺陷:一是老树成园时间长,多需要3年或3年以上才有茶叶产出,更有甚者,为了获得优质的茶叶,需要从具有上千年树龄的茶树上才能够获得优质的茶叶;二是,茶树种植区域受自然环境条件限制,茶叶的上市时间、产量和品质波动性大;三是,由于在茶叶生产中,多采用人工采摘的方式采收,随着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和采茶从业人员的老龄化和减少,茶叶的采收成本越来越高;在传统茶叶生产中,由于采摘地离加工地有一定距离,所采摘的茶叶不能实现迅速加工,影响了茶叶的品质;此外,在茶叶生产中,茶树种子利用途径少。如何实现茶制品生产区域的扩大、茶制品品质和产量的稳定可控、降低茶叶采摘对人工的需求,实现茶树种子的开发利用,需要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现有生产模式的新型茶叶生产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茶叶生产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颠覆传统生产模式的现代化优质茶制品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工艺,彻底解决茶叶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的问题,实现了茶制品品质的稳定可控和优质茶叶的周年生产;实现对种子等传统茶叶生产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同时,解决茶叶采摘人工需求量大和采摘后迅速加工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的工艺,从茶树种子的培育开始,将茶树种子培育成茶树种苗,再将茶树种苗置于人工设施内,综合利用自动化设备调控包括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CO2浓度、营养液在内的生长环境因子,实现茶叶和嫩芽收获部位的快速形成;在此基础上,利用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CO2浓度、营养液调控措施,促使作为收获部位的叶片和嫩芽中茶氨酸、茶多酚、咖啡碱组分含量快速积累并达到收获要求;最后,机械化 或半机械化采摘收获部位并迅速加工。
所述的利用茶籽稳定可控工厂化生产优质茶叶的工艺,优选包括以下步骤:
1)在茶树植株培养车间内,将经过浸种、选种消毒、催芽、移栽处理的茶树种苗种植于含有1/2Hoagland~Hoagland培养液的气雾培养槽内,通过对环境中的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CO2浓度、营养液供给进行自动化调控,使茶树种苗生长一致并使作为收获部位的叶片和嫩芽快速生长并达到二叶一心;
2)在茶叶品质促成车间内,根据生产目标,对茶树苗生长环境中的温度、光照、空气湿度、特定波长光波、CO2浓度、营养液进行自动化调控,使作为收获部位的叶片和嫩芽中特定物质含量有效积累;所述的特定物质包括茶氨酸、茶多酚和咖啡碱;
3)在茶叶采摘加工车间内,待作为收获部位的叶片和嫩芽的生物量和特定物质含量达到生产目标时,将茶树苗送至收割车间进行机械化或半机械化采摘后迅速加工;
4)经过采摘的茶树苗,根据生产需要可以进入培养车间内继续培养,促使其侧芽萌发,待收获部位中所述的特定物质含量快速积累并达到收获要求后采收加工利用;
5)重复上述1)至4)所描述的工厂化生产过程。
所述的茶树为各品种茶树。
所述的浸种是将经过层积处理的茶树种子用自来水搓洗3~5次,流水浸泡5~9天;所述的催芽处理是取沙藏层积处理的茶树种子,漂洗后置于25℃条件下避光催芽。
所述茶树植株培养车间和茶叶品质促成车间环境因子的调控方式优选为与周围环境完全隔离的全自动调控措施。
所述茶树植株培养车间、茶叶品质促成车间可以联合为1个或分为多个功能不同、相对或完全独立的、包括但不仅限于固定或可移动的、与外界环境完全隔离的、可完全控制温度、光照强度、相对湿度以及CO2浓度等生长环境因子的人工设施。
采摘后有效加工是指茶叶离开其生长的植株后包括但不仅限于凋萎、炒青等加工处理。
所述植株培养车间、品质促成车间和采摘加工车间3种车间的单独使用或两种及两种以上车间联合使用。
依照本发明的工厂化生产方式,可以将先进的育种、生长调控、品质调控手段和环境因子信息化控制手段相结合,更好地实现茶叶品质的稳定可控和优质茶叶的周年生产、稳定供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农业大学,未经南京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8925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