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2054.8 | 申请日: | 2013-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51157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B·图拉克兹科;D·格鲍尔;R·奥伯格费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D13/75 | 分类号: | F16D13/75;F16D25/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金杜律师事务所11256 | 代理人: | 苏娟 |
地址: | 德国腓特***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磨损 补偿 连接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
背景技术
包括磨损补偿,即例如可以补偿与连接元件为了传递力而连接的组件的机械磨损的连接元件的应用是多样化的。所使用的布置方式例如为,利用电离合致动器压机动车辆联接器的分离杆,以通过与分离杆连接的联接器轴承引起联接器分离。在使用具有固定行程的致动器时,在这种布置方式的情况下在一些应用中使用在致动器与分离杆之间的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在联接器脱离和接合时传导平行于连接元件的对称轴线起作用的轴向压力。
除了上述的、在其间必须压分离杆的联接器操纵以外,存在通过施加拉力引起脱离的联接器操纵。它们能够只利用产生拉应力的致动器操作,通过再调节行程实现在牵拉的联接器操纵时的磨损补偿。但是这种解决方案是极其费事的、易出错和成本昂贵的。
发明内容
因此需要提供可以灵活使用的连接元件。
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能够实现灵活的使用,为此提供一种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该连接元件用于在第一作用点与在轴向的牵引方向上跟第一作用点间隔开的第二作用点之间传递拉力。为了实现这一点,在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点之间设置有自由轮机构,该自由轮机构设计用于阻止增大在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的、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并且用于实现减小在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点之间的距离的、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 点之间的相对运动。在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中使用这种自由轮机构实现了在加载的状态中传递拉力以及在未加载的状态中(即,例如当在两个作用点的至少一个上不施加力时)的间隙补偿或磨损补偿。
这一点特别地可以使应用辅助杠杆机构是多余的,所述辅助杠杆机构可以用于实现使用常见的联接致动器和传送压力的连接元件,其作用方向可以通过辅助杠杆机构翻转。在这里必须借助于附加的辅助杠杆结构将拉力转换成压力,由此可以实现磨损补偿的功能。尽管这些解决方案在原理上是可行的,但是它们的缺点极大,因为它们对于所使用或所需的结构空间和成本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附加的轴承位置或铰链位置对于总效率以及这种布置的耐久性产生不利影响。例如通过使用用于传递拉力的磨损补偿的连接元件的实施例可以避免这些不利影响。
在此,在连接元件上的作用点指的是在连接元件旁边或在连接元件上面的那个点,该点通过其尺寸或几何形状适合于,在这个点上实现到连接元件中或到连接元件上的力导入或力传递。
要传递的拉力指的是这种力,它在作用点之一施加到连接元件上并且远离连接元件指向。因此,在第一与第二作用点之间传递的拉力的特征在于,在第一作用点上施加到连接元件上的力与作用于与第二作用点连接的部件上的那个力指向同一方向。
按照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元件的自由轮机构包括与第一作用点连接的第一工作通道以及在垂直于牵引方向的径向上与所述第一工作通道对置的第二工作通道,该第二工作通道与第二作用点连接。在第一工作通道与第二工作通道之间设有至少一个夹紧体,当在第一作用点与第二作用点之间作用有拉力时该夹紧体引起第一工作通道与第二工作通道之间的力锁合。如果例如在第一作用点上施加拉力并且第二作用点被固定或者说不能自由活动,这种布置的几何形状单独起作用,使夹紧体现场第一与第二工作通道之间的力锁合,由此可以使拉力从第一作用点传递到第二作用点。
按照一些实施例,夹紧体是滚动体,并且第一或第二工作通道 具有至少一个工作通道区段,该工作通道区段的表面相对于牵引方向倾斜,使得工作通道区段的面对与相应的工作通道连接的作用点的端部在径向上具有比背离所述作用点的端部更大的与对置的工作通道的距离。即,工作通道朝相对应的作用点的方向倾斜,使得通过工作通道的几何形状实现相对于构造为滚动体的夹紧体的夹紧作用。这可以实现磨损特别少的自由轮机构,其中夹紧体主要在工作通道上滚动并由此不产生可能引起所涉及组件上的可能磨损的滑动摩擦。
按照一些实施例,第一工作通道设置在沿牵引方向延伸的空心体的内壁上,第二工作通道也位于其内部。使用空心体可以使整个布置防止可能引起提前磨损的脏污。此外,在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通过使用空心体保证改善的力传递,因为封闭的空心体具有特别高的稳定性。当如同在一些实施例中空心体对称地从内向外借助多个夹紧体被加载时,可以提高可传递的最大拉应力,无需附加的用于提高稳定性的材料加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未经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205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