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310193971.8 | 申请日: | 2013-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3340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07 |
发明(设计)人: | 姚裕春;袁碧玉;朱颖;李安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B1/00 | 分类号: | E01B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惠迪专利事务所 51215 | 代理人: | 王建国 |
地址: | 610031***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铁路桥 接头 差异 沉降 调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特别涉及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铁路对工后沉降要求十分严格,特别是路基与结构物间的差异沉降要求不大于5mm,不均匀沉降造成的折角不应大于1/1000,设计中路基段均采取工程措施进行地基处理以满足上述要求,但由于施工过程出现地质条件变化或施工质量存在问题时,可能造成桥梁与路基段的差异沉降大于5mm,特别是在区域沉降的地区,由于桥梁桩基与路基段的地基处理深度存在较大差异,当发生较大的区域沉降时,桥路间的差异沉降将十分明显,大大超过无砟轨道扣件的调整范围且难以修复,同时也无法准确预测发展趋势,为此急迫需要一种无砟轨道铁路差异沉降调整装置来解决此类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以有效解决无砟轨道铁路桥梁与路基接头段存在较大差异沉降需要调整的问题,尤其是区域沉降地区桥梁与路基差异沉降较大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的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其特征是它包括:液压顶升器,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埋设于路堤填筑体顶部;混凝土支承层,浇筑于路堤填筑体顶部;轨道板,设置于混凝土支承层顶部;注浆管,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置入混凝土支承层底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液压顶升器的顶升作用,抬高混凝土支承层和轨道板高度以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利用注浆管对混凝土支承层抬升后留下的空隙进行水泥砂浆充填注浆,从而对混凝土支承层起到支承作用,该发明可有效地解决无砟轨道铁路桥梁与路基接头段存在较大差异沉降需要调整的问题,尤其是区域沉降地区桥梁与路基差异沉降较大的问题。该调整结构装置具有施工简单、可动态调节抬升高度、投资较省等特点,具有推广应用前景,且符合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如下一幅附图:
图1是本发明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的横断面示意图。
图中示出构件名称及所对应的标记:路堤填筑体1、液压顶升器2、混凝土支承层3、轨道板4、注浆管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本发明的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包括:液压顶升器2,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埋设于路堤填筑体1顶部;混凝土支承层3,浇筑于路堤填筑体1顶部;轨道板4,设置于混凝土支承层顶部;注浆管5,沿线路延伸方向间隔置入混凝土支承层底部。利用液压顶升器2的顶升作用,抬高混凝土支承层3和轨道板4高度以满足轨道平顺性要求,利用注浆管5对混凝土支承层3抬升后留下的空隙进行水泥砂浆充填注浆,从而对混凝土支承层3起到支承作用,有效地解决无砟轨道铁路桥梁与路基接头段存在较大差异沉降需要调整的问题,尤其是区域沉降地区桥梁与路基差异沉降较大的问题。
参照图1,所述液压顶升器2布置位置及间距根据较大差异沉降差发生的位置确定,其允许抬升高度应大于可能发生最大差异沉降预测值,其液压顶升器2的液压输油管埋设在路堤填筑体1内并引出路堤填筑体1外。液压顶升器2横向宽度一般应大于混凝土支承层3宽度的1/3,纵向宽度大于30cm。
参照图1,所述注浆管5在混凝土支承层3抬升后采用钻孔伸入支承层3底部,通过压力注浆使支承层3底部的空隙充填密实。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发明无砟轨道铁路桥路接头差异沉降调整装置的一些构造原理,并非是要将本发明局限在所示和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发明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397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