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198536.4 | 申请日: | 2013-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765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04 |
发明(设计)人: | 金友华;费明华;魏世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F33/02 | 分类号: | D06F33/0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 洗衣机 模糊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采用模糊控制技术进行洗涤控制的洗衣机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在洗衣机自动控制技术中,负载和水位对应关系的检测是一项基本功能,也是一项关键指标。水位判断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洗衣机自动化程度的高低。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水位,则可能导致水资源的浪费或者衣物清洗不干净。
目前,一般采用“反电动势法”检测衣物的多少进而自动选择水位。所谓“反电动势法”即当洗衣机进行模糊判断时,电机带动波轮转动,电机一般是转0.5s停0.3s,电机在运转时突然停止就会产生反电动势,反电动势导通光耦,光耦产生脉冲,直到放电结束。产生的脉冲通过处理电路输入到单片机的一个中断口,每输入一个脉冲将产生一个中断,根据中断的次数可以记录脉冲的个数。根据放入衣物的不同,反电动势形成的脉冲个数也不同。衣物越多,波轮阻力越大,放电快,产生的脉冲数就越少,反之越多。因此,可以通过软件程序判断衣物的多少,从而选择合适的水位。
现有技术中,利用“反电动势法”进行水位判断的方法,实践证明,无法保证空桶水位是最低档水位,从而导致负载水位判断不准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以实现全自动洗衣机的高精度模糊控制功能。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洗衣机水位档与负载的对应关系选取空桶和节点负载作为测试对象;
(2)利用反电动势法,测量并记录洗衣机在空桶和节点负载状态下产生的脉冲数;
(3)绘出空桶和节点负载分别与各自对应脉冲的函数关系图;
(4)根据(3)得出的函数关系图,推导出节点负载脉冲与空桶脉冲之间的函数关系,即用空桶脉冲表示的节点负载脉冲的函数表达式;
(5)根据(4)得出的节点负载脉冲的函数表达式,结合步骤(1)中水位档与负载的对应关系,推导出水位档与负载脉冲的对应关系;
(6)根据(5)得出的水位档与负载脉冲的对应关系,编写水位判断的模糊控制程序代码;
(7)运行工厂检测模式,测试洗衣机在空桶状态下产生的脉冲数,并将该脉冲数存储至单片机的EPROM中;
(8)运行模糊控制程序,判断洗衣机在不同负载状态下产生的脉冲数落在水位档与负载脉冲对应关系的哪个范围内,即可选择对应的水位档。
所述的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步骤(2)包括以下步骤:
(1)选取多台同一型号的电机,通过调节电机与波轮之间的皮带紧度以获得不同张力;
(2)分别对使用不同电机并在不同张力下的同一台洗衣机在空桶和节点负载状态下产生的脉冲数进行多次测量。
所述的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步骤(4)中,节点负载脉冲与空桶脉冲之间的函数关系的推导包括以下步骤:
(1)分析关系图,剔除图像曲线上偏差较大的点,然后从余下的点中分别取出空桶脉冲的最大值y0(max)和最小值y0(min)以及节点负载脉冲的最大值y(max)和最小值y(min);
(2)记Y0=y0(max)-y0(min),Y=y(max)-y(min),设空桶脉冲为y0,节点负载脉冲为y,则y=y(max)-(y0(max)-y0)*Y/Y0,即为用空桶脉冲y0表示的节点负载脉冲y的函数表达式。
本发明通过上述方法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空桶对应的水位档,从而可以更加精确地选择合适的水位来洗涤衣物,提高了模糊控制的精确度和洗衣机的工作效率,更好地达到了节能、降耗的目的,满足了客户的需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以一台XQB75-M1155洗衣机为例,一种改进的洗衣机模糊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照开发程序工程师的要求,根据洗衣机水位档与负载的对应关系,如表1所示,选取空桶和节点负载0.25kg、0.5kg、1.5kg、2.0kg、3.5kg、4.0kg作为测试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荣事达三洋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1985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树脂硬化物与半硬化树脂膜及其制造方法、树脂组合物
- 下一篇:驱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