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轮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3732.6 | 申请日: | 2013-05-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417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03 |
发明(设计)人: | 陈冠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双齐企业有限公司;陈冠廷 |
主分类号: | B60B3/00 | 分类号: | B60B3/00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郑永康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轮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车辆轮圈,尤指一种具数个轮圈叶片结合于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并以该轮圈叶片导引气流,以降低风阻、噪音与提供助行力的车辆轮圈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轮圈型式与种类不胜枚举,但大都注重外观型式或样式,虽然也有些车辆轮圈标榜具有降低车辆风阻的效果,但绝大多数皆是外观装饰的效果大于实质的降低风阻效果,诸如中国台湾专利公报第M362122号「降低侧风阻之碳纤维轮圈」发明专利案及第254216号「发明轮圈」发明专利案等两专利前案,仅利用导流孔或气孔结构来降低轮圈风阻,但此种仅只以导流孔或气孔导引空气气流以降低风阻的效果极小,且易使轮圈内、外产生乱流、行驶噪音或仅只能小部份抵消气流阻力,而没有实质的大幅降低风阻与借由导流而使轮圈有帮助车辆行驶的助行功效,并且,另一方面,该现有或前案的轮圈没有左轮与右轮分开导流的结构,当相同的轮圈装设在车辆的左轮及右轮时,虽一边车轮或可降低风阻,而另一边却因左、右导引气流相反,反而提高风阻,使其导引气流的效果相互抵消而无任何效果,此外,上述现有轮圈或前案的轮圈结构,充其量只能消极希望降低车辆轮圈的风阻,但没有积极帮助车辆轮圈或轮胎于行驶状态下产生助行推力,不具有助推推力以达到省油与省能的符合产业经济效益的进步功效,使车辆于行驶状态下仍必需耗损大量燃料及能源,实乃目前现有车辆轮圈所极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车辆轮圈于前进转动方向的空气导流风阻阻力与助推推力问题,而提供一种车辆轮圈,其达到降低车辆行驶噪音、车辆行驶助行及省油省能的目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车辆轮圈,包括一轮圈本体及数个轮圈叶片,其中,该数个轮圈叶片结合于轮圈本体的至少一侧面上,且每个轮圈叶片上均设有至少一导风部与风助部,而该导风部与风助部以前、后系列排列方式,形成于轮圈叶片上,当车辆轮圈组合于轮胎上时,导风部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而风助部则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另一面上,借此可用于增加空气导流、减少风阻阻力及降低噪音,并可产生顺势气流导引力与助推力,以达到车辆行驶助行降低耗油耗能与稳定行驶的目的。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与轮圈本体一侧面以一体成型方式结合。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导风部具有至少一导斜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风助部具有数个导引块与数个助推面,且该些导引块的高度高于该助推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各导引块与助推面相互交连形成至少有二个推引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助推面为一阶梯状面、一弧面、导角弧面或一平面构成。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该轮框模块周缘并设有数个嵌扣组件,以借由该嵌扣组件嵌扣于该轮圈本体外侧面内缘凹口内,使该轮框模块嵌扣结合于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圈叶片一体成型于一轮框模块上,至少一轮圈叶片表面,设有至少一螺孔,以及,该轮圈本体外侧面上亦设有至少一锁合孔,借由该螺孔与锁合孔吻合对应,透过锁合组件加以锁合。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轮框模块的背面设有至少一第一对应组件,以及,该轮圈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第二对应组件,借由该第一对应组件与第二对应组件相对应吻合嵌组。
前述的车辆轮圈,其中第一对应组件由凸块构成,该第二对应组件由凹孔构成。
本发明的车辆轮圈的功效,借由每个轮圈叶片上均具有导风部与风助部的结构,并使该导风部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一面上,而风助部则位于轮圈叶片面对于轮胎前进转动方向的另一面上,故可用于增加空气导流、减少阻力,并可产生顺势导引车辆轮胎转动方向的助推力,以进一步达到使车辆行驶助行、降低耗油耗能与稳定行驶的功效,以改善现有车辆轮圈于前进转动方向的轮胎风阻问题,并降低车辆行驶轮胎的噪音、产生车辆行驶助行力、使车辆行驶省油省能,并且,本发明车辆轮圈在安装于轮胎上,不受限车辆的型式、厂牌或刹车系统限制,可进一步增进产业利用的经济效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达到降低车辆行驶噪音、车辆行驶助行及省油省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车辆轮圈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结构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轮圈叶片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双齐企业有限公司;陈冠廷;,未经双齐企业有限公司;陈冠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373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