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鱿鱼的保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07331.8 | 申请日: | 2013-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50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刘广绪;赵信国;韩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A23B4/10 | 分类号: | A23B4/1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陈丽霞 |
地址: | 310058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鱿鱼 保鲜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食品保鲜方法,尤其涉及了一种鱿鱼的保鲜方法。
背景技术
鱿鱼,俗称柔鱼,广泛产于我国南北部湾、福建南部、台湾、广东、河北渤海湾和广西近海,鱿鱼除了富含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外,还含有大量牛磺酸、钙、磷、铁等元素,以及十分丰富的硒、碘、锰、铜等微量元素,营养丰富,自古既是传统的海产珍品。
但由于鱿鱼在死亡后,肌肉失水变硬,鱿鱼肉中含有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因此在剖杀、加工、分割、运输、销售等过程中,鱿鱼肉容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而造成鱼肉的颜色、气味、弹性、质地等发生变化,鱿鱼肉腐败变质,失去商品价值,且鱿鱼肉的保藏期短,流通性受到限制,给经营者造成很大的困难,尤其是在我国运输、消费还没有形成冷藏链一体化的情况下,鱿鱼鱼肉在还没食用之前,其质量就大大降低了,这种现状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因此如何延长鱿鱼鱼肉的保藏期,提高其卫生安全性,成为整个鱿鱼产业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长期以来,人们多采用冷冻法来延长鱿鱼肉的保藏期,此法虽然能保存很长的时间,但在冻结、储藏、解冻的过程中,鱿鱼肉的色泽、风味、质地、持水性和营养与鲜鱿鱼肉相比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采用冷冻法,传统的保藏法还有干燥、盐腌、熏制等,这些方法虽能延长鱿鱼肉的保藏期,但对鱿鱼肉的品质有较大的影响。随着科学的进步和发展,为了改善鱼肉的品质和保藏期,寻求安全、无害、保持鲜鱿鱼肉原有品质的非冷冻保鲜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在延长鱿鱼肉保藏期的同时不能保持鲜鱿鱼肉原有品质的缺点,提供了一种具有较好的保水、抑菌效果,且在有效延长鱿鱼肉片保鲜期的同时能保持鲜鱿鱼肉原有品质的鱿鱼的保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鱿鱼保鲜剂,保鲜剂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水合碳酸钠 2-4%;
碳酸钠 0.5-1.5%;
三聚磷酸钠 0.1-0.8%;
六水合三聚磷酸钠 0.1-0.7%;
氯化钠 0.01-0.3%;
溶剂为水。
鱿鱼的保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按上述比例配好保鲜剂后,将新鲜鱿鱼洗净,切囊,然后切割成片状,再放置在温度保持4℃的保鲜剂中均匀浸泡5-10min,将鱿鱼肉片捞出沥干0.5-1.5min,并置于4℃条件下自然风干,风干后的鱿鱼肉片表面会形成一层保鲜薄膜。
作为优选,将风干后的鱿鱼肉片放入保鲜袋中扎口,放置在0-4℃的环境中保藏。
本发明制成的保鲜剂可常温保存。
鱿鱼保鲜剂的作用原理:该混合物中的水合碳酸钠、碳酸钠和氯化钠能够调节鱿鱼肉片的PH值与渗透压,从而产生不利于细菌繁殖滋生的环境,达到抑菌防腐的作用;同时三聚磷酸钠和水合三聚磷酸钠具有锁住鱿鱼肌肉间水分的作用,从而保持了鱿鱼肉片的口感与鲜度,达到保鲜的作用。
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制备保鲜剂的原料为水合碳酸钠、碳酸钠、三聚磷酸钠、六水合三聚磷酸钠、氯化钠等,这些原料为原料为食品级,安全无毒,符合目前国家倡导的食品安全性;使用该保鲜剂的生鲜鱿鱼肉片的保鲜期可达10-15天,放置在10℃可以保鲜7-10天,且鱿鱼肉片的给人的感官、理化、微生物指标达到鱿鱼肉片要求,满足我国消费者对鱿鱼肉质量的需求;鱿鱼鱼肉获得较长的保鲜期后,更方便鱿鱼肉的流通和货价期的延长,且原料成本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鱿鱼的保鲜方法,保鲜剂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为:
水合碳酸钠 2.65%;
碳酸钠 0.8%;
三聚磷酸钠 0.35%;
六水合三聚磷酸钠 0.2%;
氯化钠 0.02%;
水 95.9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073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奶酪的生产工艺
- 下一篇:一种人体穴位定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