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3727.3 | 申请日: | 2013-06-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72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孔龙;刘岩;杨超;王继新;胡信鹏;沈望皓;刘庆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N7/38 | 分类号: | F16N7/38;F16H57/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201 | 代理人: | 朱世林;王寿珍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差速器 动力 耦合器 润滑 系统 | ||
1.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主要由箱体、与箱体固定连接的端盖、位于箱体内的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壳体(10)、与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壳体(10)固定连接的旋转导油机构(3)组成;所述箱体分为上箱体(1)和下箱体(22),所述上箱体(1)和下箱体(22)内侧面均设有储油槽(14);所述端盖分为内封端盖(2)和外封端盖(8),所述内封端盖(2)和外封端盖(8)分别与上箱体(1)、下箱体(22)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导油机构(3)设有旋转导油机构出油管(36)、旋转导油机构出油口(28)、旋转导油机构入油口(29)和旋转导油机构支撑部分(39),所述旋转导油机构出油管(36)与所述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壳体(10)固定连接;
所述储油槽(14)分别与外挡油杯(5)、内挡油圈(7)过盈配合,所述外挡油杯(5)与所述内挡油圈(7)之间形成环形空间;
所述旋转导油机构(3)沿轴向夹在所述内封端盖(2)和所述外挡油杯(5)之间,所述旋转导油机构支撑部分(39)在所述内挡油圈(7)和所述外挡油杯(5)形成的环形空间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箱体(1)两侧分别设有上箱体通油孔(13),所述的下箱体底面设有下箱体出油口(41),与上箱体(1)固定连接的外封端盖(8)设有外封端盖通油孔(24),所述上箱体通油孔(13)与所述储油槽(14)相通,所述下箱体出油口(41)通过油管(40)与油泵(23)连接,油泵(23)通过油管(40)与所述外封端盖通油孔(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封端盖通油孔(24)与所述上箱体通油孔(13)直径相等,装配时两孔对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挡油杯(5)、内挡油圈(7)材料均采用耐磨合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导油机构(3)与所述内挡油圈(7)之间安装内旋转密封圈(6),所述旋转导油机构(3)与所述外挡油杯(5)之间安装外旋转密封圈(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旋转导油机构(3)、外挡油杯(5)、内挡油圈(7)、内旋转密封圈(6)、外旋转密封圈(4)均为两套,呈对称分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差速器式动力耦合器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封端盖(2)、外封端盖(8)、储油槽(14)分别在上箱体(1)和下箱体(22)两侧,呈对称分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372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