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发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的方法及发动机备份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3737.7 | 申请日: | 2013-05-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075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婧;唐宏刚;戚学锋;王鹏;张博;徐轶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64D31/00 | 分类号: | B64D31/00;B64D4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顾峻峰 |
地址: | 20121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触发 发动机 备份 控制 模式 方法 控制系统 | ||
1.一种触发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动机控制器(FADEC)对航空器的大气数据(PT2)进行检测的步骤(SR);
在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按压开关(30)没有按下且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收到有效的大气数据(PT2)的情况下,执行发动机正常控制模式(S200);以及
在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按压开关(30)被按下时和/或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没有收到有效的大气数据(PT2)的情况下,执行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S300),
其中,所述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包括软备份控制模式和硬备份控制模式,
在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没有被按下且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没有收到有效的大气数据(PT2)的情况下,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确定丢失大气数据(PT2)的发动机,丢失大气数据(PT2)的一台或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自动进入软备份控制模式,且所述发动机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指示灯(20)亮起,用以提醒飞行员按压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
倘如在软备份控制模式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仍没有被按下,则丢失大气数据(PT2)的一台或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自动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
在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被按下的情况下,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同时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所述发动机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指示灯(20)的指示灯熄灭,
在执行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S300)的过程中,一旦发动机控制器(FADEC)能够收到有效的大气数据(PT2),就跳出所述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S300),来执行所述发动机正常控制模式(S2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发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倘如在软备份控制模式经过规定时间内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被按下,则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同时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所述发动机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指示灯(20)熄灭,所述按压开关(30)的指示灯亮起,
倘如在软备份控制模式经过规定时间后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所述按压开关(30)仍没有被按下,则丢失大气数据(PT2)的一台或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自动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所述发动机备份模式开关(10)的指示灯(20)熄灭,所述按压开关(30)的指示灯亮起。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发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多台发动机中的任意一台或多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的备份控制模式发生改变时,控制器发出一条或多条信息至航空器的驾驶舱显示屏。
4.一种发动机备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备份控制系统利用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触发发动机备份控制模式的方法,来使多台发动机进入不同的备份模式,
所述发动机备份控制系统包括备份模式开关(10)和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其中:
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是双层开关,并能同时控制所述多台发动机;
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上层是指示灯(20),在所述指示灯(20)亮起时,表示所述多台发动机中的一台或多台发动机自动进入软备份控制模式;
所述备份模式开关(10)的下层是按压开关(30),在按下所述按压开关(30)时,所述多台发动机同时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
所述按压开关(30)具有指示灯,当所述按压开关(30)的指示灯亮起时,表示所述多台发动机中的一台或多台发动机自动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或是所有发动机同时手动进入硬备份控制模式,
所述发动机的控制器(FADEC)对是否收到有效的大气信息(PT2)进行判断,并在所述发动机的控制模式发生改变时,发出一条或多条信息至航空器的驾驶舱显示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未经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3737.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