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对辊式造粒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6737.2 | 申请日: | 2013-06-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4994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16 |
发明(设计)人: | 潘明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22 | 分类号: | B01J2/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 |
地址: | 241100 安徽省芜湖***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辊式造粒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造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对辊式造粒装置。
背景技术
造粒机是一种可将物料制造成特定形状的成型机械,其广泛应用于化工、石化、制药、食品、建材、矿冶、环保、印染、陶瓷、橡胶、塑料等领域。
现有技术中,传统对辊式造粒机的两个辊筒表面均设置凹槽,两个凹槽一一对应并形成造粒空间,在进料斗中设置螺旋杆,通过螺旋杆的旋转,物料被强行送入两个辊筒之间,两个辊筒相向运动对物料进行挤压成型,完成造粒过程。但是,上述对辊式造粒机中需要设置螺旋杆,利用螺旋杆进行物料推送和挤压,其结构复杂,成本较高,该对辊式造粒机对于粉料的造粒效果较差。
进一步地,造粒机对物料进行造粒成型之后,多个颗粒物料之间容易出现粘连现象,这严重影响了造粒效果。当前,一般采用人工方式将粘连在一起的颗粒物料分离开,其工作效率,物料分离效果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对辊式造粒装置,在完成物料造粒之后自动进行分离,具有良好的造粒效果和物料分离效果,其结构简单,工作效率高。
一种新型对辊式造粒装置,包括:两个第一转轴、两个第二转轴、两个辊筒、两个套筒和动力机构;两个辊筒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一转轴上,两个套筒分别固定在两个第二转轴上,两个第一转轴和两个第二转轴均为水平布置,两个第一转轴设于两个第二转轴的上方;在一个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另 一个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一一咬合并形成造粒空间;在两个套筒上设有多个交错布置的分离棒,任意相邻两个分离棒之间具有预定距离;动力机构与两个第一转轴和两个第二转轴连接,两个第一转轴转动并带动两个辊筒相向转动进行造粒,两个第二转轴转动并带动两个套筒转动,两个套筒上的分离棒在转动过程中相错进行分离。
优选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和减速机,电机与减速机连接,减速机与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连接,用于驱动两个第一转轴和两个第二转轴转动。
优选地,减速机为单输出减速机,减速机的单根输出轴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连接;在两个第一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啮合传动,在两个第二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啮合传动;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设有传动机构。
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链轮和链条,两个链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链条设在两个链轮上;或者,所述传动机构包括两个皮带轮和皮带,两个皮带轮分别固定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上,皮带设在两个皮带轮上。
优选地,减速机为双输出减速机,减速机的一根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转轴连接,在两个第一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第一齿轮,两个第一齿轮啮合传动;减速机的另一根输出轴分别与第二转轴连接,在两个第二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啮合传动,或者,减速机的另一根输出轴上安装传动齿轮,在两个第二转轴上分别安装两个第二齿轮,两个第二齿轮均与传动齿轮啮合。
优选地,两个辊筒的外径相等,在凹槽和凸起咬合时,两个辊筒的外表面之间具有间隙,并且凸起伸入凹槽中形成造粒空间。
优选地,多个凹槽和多个凸起在两个辊筒的外表面均匀分布,凹槽和凸起 均为圆形。
优选地,多个分离棒沿着套筒的径向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在两个套筒的外表面。
优选地,两个套筒的外径相等,多个分离棒的长度相等,多个分离棒在两个套筒的外表面均匀分布。
优选地,还包括机架、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进料机构和出料机构安装在机架上,进料机构的出料口位于两个辊筒的上方,出料机构的落料口位于套筒的下方。
本发明中,在一个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凹槽,在另一个辊筒的外表面设有多个凸起,凹槽和凸起一一咬合形成造粒空间,两个辊筒在转动过程中,物料进入凹槽中通过凸起进行挤压造粒,在完成造粒之后颗粒物料进入分离棒中,两个套筒在转动过程中,设于两个套筒上的多个分离棒相错,物料在多个分离棒之间经过碰撞敲击,对颗粒物料进行分离,得到颗粒完整的颗粒物料。一方面,通过省去螺旋杆结构,简化了对辊式造粒机的结构,降低了对辊式造粒机的成本,其造粒方式简单,通过凹槽与凸起挤压造粒,粉料的造粒效果非常好;另一方面,采用多个分离棒相错的工作方式,物料在两个分离棒之间经过碰撞敲击,能够确保颗粒物料的完整性,不会破坏颗粒物料,并且能够很好地清除多个颗粒物料之间的粘连现象,其颗粒物料的分离效果很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对辊式造粒装置的主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三六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673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