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助驱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18422.1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48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管军荣;顾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10 | 分类号: | B60T1/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尉伟敏 |
地址: | 31805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辅助驱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储存车辆制动能量并将其用于起步时辅助驱动的车辆助驱机构及相应的助驱方法。
背景技术
车辆在行驶过程中需要频繁地制动刹车与起动,现有的车辆制动通常都是通过液压驱动的制动钳夹紧与车轮轴同轴的刹车片实现的,由于刹车是依靠制动钳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完成的,因此,频繁的刹车会造成制动钳与刹车盘等制动装置的磨损,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重新更换,而车辆在刹车过程中的惯性动能则被转换成热能白白浪费掉。此外,车辆在制动后重新起动时,油门的控制比较困难,油门过大,不仅增加油耗和尾气的排放,而且容易发生追尾等事故;如果油门过小,则发动机容易发生熄火,特别是在上坡时,油门的控制就更加困难。
为了吸收、储存车辆制动时的惯性动能,比较常见的方式是在制动时依靠车轮的转动反向拖动一个电机的转动,在增加车辆阻力的同时让电机发电并储存在蓄电池内。例如,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智能AMT 变速器”,公布号为CN101701625A,主要是利用现有的AMT 变速器并在摩擦离合器和发动机曲轴之间设置行星齿轮传动系统,该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包括与主动摩擦片同轴连接的太阳轮、与曲轴同轴连接的行星架、与行星轮啃合的齿圈,在齿圈外侧还设有电机,电机轴上设有与齿圈啮合传动的电机齿轮,在太阳轮转轴上设有锁止机构,所述变速器还包括变速器控制单元TCU 、发动机控制单元ECU、电机控制器、发动机车速传感器以及离合器车速传感器。当汽车降速或下坡运行时,来自车辆的动能惯性通过车轮反向传递到AMT 变速器,并最终和发动机的动力一起通过行星齿轮传动系统共同传递到电机上,变速器控制单元TCU通过电机控制器使电机运行于发电机状态,电机产生的电能可对蓄电池进行充电,从而达到回收制功能量的效果。
但是此类方式主要是适用于车辆在下坡、减速等具有较长制动行程的情况,而对于一般市区内行驶过程中频繁出现的刹车制动却没有实际意义,并且其吸收储存的电能也只有在电动或油电混合车上才能直接用于驱动车辆的行驶,而对于大量汽油驱动的车辆,当发动工作处于状态时,车上的发电机即在为蓄电池充电,正常行驶状态下并不需要额外的补充充电,因此,将制动能量转成电能并不能减少发动机的实际油耗。
中国专利文献上还公开了一种“机动车缓行和辅助驱动系统”,授权公告号为CN100532168C,它包括动力机构,还设有离合器、泊泵、油箱、散热器、节流阀,所述动力机构通过离合器与油泵的驱动轴相连,泊泵的出油口依次与节流阀、散热器、油箱通过管路相连,油箱通过管路与油泵的进油口相连。在车辆下坡时,该辅助驱动系统通过接合离合器使动力机构与油泵的驱动轴相连,从而使油泵转动并输出高压油,该高压油在经过节流阀后回到油箱,通过调节节流阀的孔径,可调整油泵的输出阻力,从而可以增加车辆下坡时的阻力使其缓行,并配合车辆刹车系统,提高安全性能。而在遇到上坡等需要辅助驱动的情况时,则利用油泵推动油马达转动,并通过油马达辅助驱动车辆行驶。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在制动时并不能回收制动能量,而辅助驱动的能量仍然来自发动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车辆辅助驱动装置所存在的不能显著地降低发动机油耗、以及在燃油车上不能将制动能量直接用于驱动车辆行驶的问题,提供一种可将燃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制动能量直接吸收、储存并用于驱动车辆起动的车辆助驱机构及助驱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辆助驱机构,包括发动机、变速器、连接在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的第一离合器、车速传感器以及控制器,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组与差速器连接,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离合器上的位置传感器,变速器的输出端通过第二离合器与一可单向传输动力的蓄力传动系统的输入轴相连接,第二离合器和制动踏板相关联,蓄力传动系统的输出轴上设有蓄力卷簧和电控的锁止装置,蓄力传动系统的输出轴通过可单向传输动力的助驱传动系统与差速器连接,所述车速传感器与位置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相连接,控制器的输出端与锁止装置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刚汽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842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青苔型防污闪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霉涂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