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锌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工艺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310219384.1 | 申请日: | 2013-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432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14 |
发明(设计)人: | 李晓薇;王怀庆;司松海;刘光磊;杨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忆诺唯记忆合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18/04 | 分类号: | C22C18/04;C22C1/03;C22C1/06;B22D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2009 江苏省镇***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铝合金 摩擦 磨损 性能 工艺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锌铝合金制备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提高锌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锌铝合金主要应用于代替部分青铜、黄铜制做的耐磨零件和模具,制作壳体薄壁零件和阀门等。锌铝合金作为耐磨材料是其应用最多的一个方面,在重载、低速条件下工作的各种耐磨零件。锌铝合金具有很多其他金属材料无法比拟的特性,综合性能突出:它的熔点低(锌熔点419.5℃),具有优良的铸造和加工性能,可制造出复杂形状的零部件;锌铝合金摩擦系数小对油亲合力大,机械性能优异,可作为耐磨材料(如轴瓦)和青铜代替材料;锌铝合金还可以作为模具合金,可以进行薄板成型加工;它还可作为模具合金,能降低工业噪音和减轻机械振动。目前,美国、加拿大等工业发达国家有较多应用成功的实例,仅美国就有着数十家公司与厂家研究、使用锌铝合金。然而,通常使用的锌铝合金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塑韧性差、组织成分不均匀,尺寸稳定性低、工作温度低等缺点,多年来人们为克服这些缺点以便扩大其应用范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本发明开发出一种提高锌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工艺方法。
发明内容
一种提高锌铝合金摩擦磨损性能的工艺方法,其特征为:以工业铝锭A00号、锌锭0号、电解铜、结晶硅、TiNi合金、纯镁为原料。成分为Al26-28wt%、Cu2.2-2.8wt%(以含铜50wt%的铝铜中间合金形式加入)、Si1.0-1.5wt%(以含硅28wt%的铝硅中间合金形式加入)、TiNi合金(以含钛45wt%、镍55wt%的合金形式加入)、纯Mg0.01-0.02wt%、余量是Zn的比例称重后在中频感应熔炼炉中熔炼。熔炼工艺为:加入铝锭、铝铜中间合金、铝硅中间合金、镍钛中间合金、锌锭,升温至600~650℃时保温6min-8 min使各元素均匀化,为减少镁的烧损用钟罩将镁压入金属液中,用含金属液0.2wt%的脱水ZnCl2进行精炼,精炼时用钟罩将脱水ZnCl2压入金属液中,静置8min-10min后扒渣除气,待温度为560℃-580℃时进行浇注。铸造工艺为:采用普通金属型铸造方法,以及对铸型施加整体振动。振动装置采用机械激振(频率50Hz,振幅15-30mm,振幅大于30mm后无法浇注成型)装置。将金属型铸型放在振动台上,边振动边浇铸,将熔炼好的锌铝合金溶液浇铸成棒状试样毛坯,尺寸为Φ50mm,长400mm。
将棒材加工成国家标准试棒,室温拉伸力学性能测试在WE-10型液压式拉伸实验机上进行,力学性能如表1所示。再在棒材上取样,通过线切割加工出摩擦磨损试样,摩擦磨损试样为圆环状,具体尺寸:外径Φ50 mm,内孔Φ10 mm,环厚度8mm。对磨件尺寸同上,材质为45#钢,硬度50-54HRC。摩擦磨损是在国产MM-2000型销盘式试验机上进行。磨损量以试样磨损前后的质量差来衡量,称量采用MAll0电子分析天平,精度为0.0001g。摩擦磨损类型为油润滑摩擦磨损,所用润滑油为46#机油,滴油速度为30滴每分钟。各试样开始试验前,先进行30min的预跑合,跑合完毕后测定原始重量,然后加载至预定的载荷进行预定时间的磨损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结束后,将试样用丙酮超声清洗30min,再测定试样的重量,并计算出试样的磨损量(磨损失重)。每次测试前试样和对磨件都要用丙酮清洗,每次测试后下一次测试前要将对磨件用砂纸磨到1200号,防止下一次测试时对磨件的表面粗糙度发生变化。实验中,钢环转速200r/min,铜环转速180r/min,相对滑动速度0.05236m/s。
表1 不同振幅对锌铝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忆诺唯记忆合金有限公司,未经镇江忆诺唯记忆合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193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