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及其实现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310220781.0 | 申请日: | 2013-06-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4210016A | 公开(公告)日: | 2014-12-17 |
发明(设计)人: | 秦燕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秦燕丽 |
主分类号: | B28B3/26 | 分类号: | B28B3/26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崧岩 |
地址: | 40152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背面 循环 滚动 挤压 式软模 成型 设备 及其 实现 方法 | ||
1.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送带(1),正面设置在传送带(1)上被传送带带动并用于装置生产原料的模具(2),位于模具(2)上方并用于挤压模具(2)背面的皮带挤压机构,以及为传送带(1)提供动力的动力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带挤压机构包括两个通过支架(3)固定于传送带(1)传输方向上相对两端的滚轴(4),设置在滚轴(4)外部包裹住滚轴且构成一个封闭的环形结构、用于挤压模具(2)背面的背形软模(5);滚轴(4)均位于背形软模(5)构成的环形结构的内部并与背形软模(5)紧密接触,且背形软模(5)构成的环形结构的底面紧贴模具(2)的背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两个滚轴(4)之间还至少设有一个位于背形软模(5)构成的环形结构的内部并与背形软模(5)紧密接触、用于辅助背形软模(5)运动的辅助滚轴(6)。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在靠近所述传送带(1)的传输起始端还设有用于下压背形软模(5)底面的弹簧压轮机构(7);该弹簧压轮机构(7)包括设置于传送带(1)宽度方向上的两端的固定框架(71),下端穿过该固定框架(71)的上框并延伸至固定框架(71)内的调节杆(72),与该调节杆(72)下端紧固连接的弹性调节件(73),以及位于背形软模(5)构成的环形结构内、与弹性调节件(73)连接且受其控制可在竖直方向上上下移动的压轮(7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调节件(73)包括与调节杆(72)下端紧固连接的调节框,以及设置在调节框内的弹簧;该弹簧一端与调节框的上框连接,其另一端与压轮(74)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限制背形软模(5)在传送带(1)宽度方向上的自由度的定位装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对称设置于背形软模(5)宽度方向上两端的定位滑轮或定位滚筒(8)。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设置于滚轴(4)长度方向上的两端且紧贴背形软模(5)的限位挡板(9)。
9.根据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形软模(5)为由硅橡胶制成的带状体,且在其上设有网格布;在所述模具(2)两侧还设有用于防止原料因挤压而掉落的挡板(10)。
10.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全自动背面循环滚动挤压式软模成型设备的实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模具装满生产产品所需原料后,传送带带动模具运行至背形软模的正下方,传送带与背形软模同向运行,且背形软模与模具二者保持相对静止;
(2)调节弹性调节件,通过弹性调节件下压压轮;
(3)压轮向下压背形软模的底面,使其紧贴模具的背面;
(4)随着传送带带动模具运行,背形软模与模具内原料的背面接触并挤压模具内产品的背面;
(5)模具内产品的背面通过所述步骤(4)的挤压成型,传送带带动模具运行的过程中,待模具内成型产品自然固化后,背形软模脱离产品背面并循环滚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秦燕丽,未经秦燕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078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信号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生成业务路径的方法、设备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