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的电气的抽吸空气预热器的控制部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2957.6 | 申请日: | 2013-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4704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J.巴赫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31/13 | 分类号: | F02M31/13;F02D41/06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72001 | 代理人: | 陈浩然,杨国治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电气 抽吸 空气 预热器 控制 | ||
1.一种内燃机的电气的抽吸空气预热器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
为了防止过热的措施来平衡在抽吸空气预热器(1)处的热能(Q),这样使得
间接通过加热时间(24)的测量来检测加热能,其中,所测量的所述加热时间(24)对应于加热温度并且所测量的加热时间(24)与加热能和与加热温度的关联相应于所确定的加热特性曲线或者加热特性场而实现,
在接下来的冷却时间期间散发到环境处的冷却能间接通过所述冷却时间(29至30)的测量来检测,其中,冷却时间与冷却能和与冷却温度的关联相应于所确定的冷却特性曲线或者冷却特性场而实现,并且从加热能中减去冷却能,并且
留下的差相应于剩余加热能(Qs)被用作是在所测量的冷却时间之后在没有过热的情况下立即允许重新的加热周期起动还是对于新的加热起动来确定另外的冷却时间作为用于进一步冷却到非临界值上的前置时间(32至33)或者即将到来的预热周期由于仍存在的余热是否可被缩短的标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通过手动接通的点火开关(15)来激活控制仪(17)的接通模块,因此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加热功能对于至少一个加热循环以确定的加热时间(24)来接通,
在所述加热时间(24)结束或所述点火开关(15)断开之后,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加热功能被所述控制仪(17)关断并且在所述控制仪(17)的跟随时间之后使所述接通模块复位并且解除激活,其中,在所述加热时间(24)之后的正常运行中在所述跟随时间之内实现所述内燃机的起动,
在所述控制仪(17)中的计时器规定并且检测所述加热时间(24),所述加热时间(24)与在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加热元件(5)处散发的累积的电气的加热能(Q)相关联,并且该相应累积的加热能又相应与加热温度且因此与在所述加热元件(5)处所述加热时间(24)结束时当前的加热温度相关联,
紧接所述加热时间(24),所述计时器检测包括在所述点火开关(15)断开之后的所述跟随时间在内的时间作为冷却时间,并且所述冷却时间与在所述加热元件处从累积的所述加热能散发到环境处的冷却能相关联,并且该在所述控制仪(17)中从所述加热能减去的冷却能作为剩余加热能又被与冷却温度且因此与在所述跟随时间结束时的实际冷却温度相关联,
相应于该冷却温度的差值作为冷却值在所述跟随时间结束时在所述内燃机没有起动的情况下被存储在非暂时性存储器中并且为了新起动使所述计时器复位,
在重新接通所述点火开关(15)并且由此激活所述控制仪(17)时在先前的所述跟随时间结束时所存储的所述冷却值被读取并且被用作对由所述计时器所规定的作为假定的冷却时间的前置时间(32至33)的起动,其由可能的可散发的冷却能直至达到对于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非临界的起动温度而得出,并且
在所述前置时间(32至33)结束之后,在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处激活起动模块用于加热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在加热时间-加热能-加热温度的关联中和/或在冷却时间-冷却能-冷却温度的关联中实现对系统参数的匹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参数能够是所测量的环境温度和/或抽吸空气质量流。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对于新的加热循环,在考虑所确定的剩余加热能的情况下相应地缩短所述加热时间(24)。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利用发动机温度传感器来规定温度阈值,在所述温度阈值之上能够在没有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加热的情况下且在不激活预炽灯的情况下执行内燃机的“热起动”,而
在所述温度阈值之下,在接通点火部时来起动所述加热循环用于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加热连同所述预炽灯(22)的激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炽灯(22)已在前置于所述加热循环的前置时间(32至33)中被激活。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控制部,其特征在于,借助于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直接来执行对所述抽吸空气预热器(1)的过热的温度监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未经曼卡车和巴士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295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冷系统的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功能性商务内衣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