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27741.9 | 申请日: | 2013-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87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华;刘青;屈建新;李北斗;吴如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电力设备厂 |
主分类号: | B65G67/48 | 分类号: | B65G67/48 |
代理公司: | 武汉荆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15 | 代理人: | 刘牧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车 翻车 系统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包括翻车机(C)、重车调车机(D)与重车调车机行走线(G),所述翻车机(C)的进车端与重车线(E)相连接,出车端与空车线(F)相连接,所述重车调车机行走线(G)上近翻车机(C)进车端的部位设置有重车调车机(D),且重车调车机行走线(G)、重车线(E)平行设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车机(C)中心轴、重车线(E)、空车线(F)位于同一水平线;
所述翻车机(C)包括结构一致的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以及相互平行的托车梁(3)、靠车梁(4)、小纵梁(5),且托车梁(3)、靠车梁(4)、小纵梁(5)的两端分别与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相连接;所述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的侧部设置有靠车梁(4),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上近翻车缺口(10)的部位设置有小纵梁(5),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底部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托车梁(3)、托辊(11),托辊(11)的底部与土建基础(12)相连接,且在土建基础(12)上设置有与进车端盘(1)、出车端盘(2)相啮合的减速机(9);
所述靠车梁(4)上设置有靠板系统(8)与靠车侧压车装置(6),小纵梁(5)上设置有非靠车侧压车装置(7),靠车侧压车装置(6)、非靠车侧压车装置(7)均包括高度可调装置(61)与压板(62),高度可调装置(61)的一侧与靠车梁(4)或小纵梁(5)相连接,另一侧与压板(62)垂直连接;
所述靠车侧压车装置(6)、非靠车侧压车装置(7)上的压板(62)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机车(A)的水平宽度,机车(A)的水平宽度大于重车列(B)上车皮的水平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车机(C)的回转中心与托车梁(3)中心线相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托车梁(3)的两端与土建基础(12)之间各设置有一个轴向挡辊装置(13),该轴向挡辊装置(13)包括缓冲垫片(131)、辊子(132)、销轴(133)与底座(134),底座(134)的一侧与土建基础(12)固定连接,另一侧设置有一对挂耳(135),挂耳(135)之间设置有辊子(132),辊子(132)的内部通过衬套(136)与销轴(133)的侧部相连接,销轴(133)的上下两端各与一个挂耳(135)相连接,辊子(132)的外部与托车梁(3)端部上设置的缓冲垫片(131)对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机(9)包括高速轴(91)及其底部设置的两个轮式制动器(92),且轮式制动器(92)的底部与土建基础(12)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可调装置(61)包括高度滑条(611)与高度滑套(612),高度滑条(611)顶部上远离靠车梁(4)或小纵梁(5)的一侧设置有与其相垂直的压板(62),高度滑条(611)的底部位于高度滑套(612)的内部,高度滑套(612)侧部上远离压板(62)的一侧与靠车梁(4)或小纵梁(5)固定连接,且高度滑条(611)、高度滑套(612)相互滑动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过机车的翻车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靠板系统(8)包括靠板(81)与支撑杆(82),支撑杆(82)的底部与托车梁(3)相铰连,支撑杆(82)的顶部与靠板(81)的侧部相铰连,靠板(81)背部的上下两端各通过一个液压系统(83)与靠车梁(4)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电力设备厂,未经武汉电力设备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2774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曼光谱增强粒子施加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车床机头打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