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3013.9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65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杨锌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锌荣 |
主分类号: | C07C309/42 | 分类号: | C07C309/42;C07C303/32;B01F17/42;B01F17/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3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烷基 磺化 苯氧基 苯磺酸二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合成过程包括如下步骤及工艺条件:
(1)向装有回流装置的醚化反应釜中加入1-10mol卤代苯与1-10mol烷基苯酚;
(2)然后向上述醚化反应釜加入缚酸剂,并充入氮气进行保护,开启搅拌,升温至85-200℃,回流,利用卤代苯带水在分水器中分去水分,卤代苯回流入釜,直至脱净水分;
(3)向醚化釜投入铜盐催化剂,同时需氮气保护,在85-200℃温度条件下,保温1-5小时,生成中间产品烷基苯氧基苯与副产卤盐;
(4)将上述(3)产物进行过滤,滤除卤盐和催化剂;
(5)将上述(4)滤液在85-200℃减压蒸馏或精馏,脱去过量卤代苯,得烷基苯氧基苯;
(6)将上述(5)产物烷基苯氧基苯送入磺化反应釜,并加入惰性有机溶剂;
(7)向磺化反应釜投加1-10mol磺化剂,控温在0-80℃磺化,反应1-5小时,生成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
(8)向上述(7)磺化液中加入水10-60%,搅拌,然后静止酸析,待分层后除去废酸层,油层即为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与惰性有机溶剂的混合物;
(9)将上述(8)产物20-100℃减压蒸馏脱除惰性有机溶剂,得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
(10)向上述(9)所得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加水并加碱性中和剂1-3mol中和至PH值6.5-7.5得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少量不溶物的混合物;
(11)将上述(10)所得物料进行过滤,滤除不溶物,向滤液加水稀释到所需含量,得浅黄色成品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主要原料是:卤代苯、烷基酚、缚酸剂、磺化剂、碱性中和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合成原料卤代苯:烷基酚: 缚酸剂:磺化剂:碱性中和剂的投料摩尔比为 1-10 : 1-10 : 1-10: 1-10 : 1-3。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烷基酚是包含烷基C数为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的烷基酚,该烷基酚的烷基可以是在羟基的对位、间位或邻位,可以是正构烷基或异构烷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卤代苯包括:氯苯、溴苯、碘苯、氟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缚酸剂可以是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磺化剂可以是硫酸、氯磺酸、氨基磺酸、三氧化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碱性中和剂为无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碳酸钠、碳酸钾、碳酸氢钠、石灰等和有机胺系列有机碱:三乙醇胺、二乙醇胺、乙醇胺、氨水、一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催化剂为铜盐系列的催化剂,可以是铜的硫酸化物、铜氯化物、铜的氧化物,投料比例为卤代苯与烷基酚总量的1-1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惰性有机溶剂可以是三氯甲烷、二氯甲烷、1,2-二氯乙烷、1,1,2,2,-四氯乙烷、硝基甲烷、三氯乙烯、四氯化碳、邻硝基乙苯、硝基苯、硝基甲苯、邻二氯苯、石油醚,用量为物料总量的1-200%。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成品结构中磺酸基可以是在苯环上的任意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烷基(磺化苯氧基)苯磺酸二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成品为PH值范围在6.5-7.5的浅黄绿色或浅黄色液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锌荣,未经杨锌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301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以环氧树脂为主成膜剂的膨胀型耐高温隔热涂料
- 下一篇:一种手推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