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薄板与细杆弯曲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37596.2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83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陈务军;张大旭;张金龙;彭福军;房光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20 | 分类号: | G01N3/20;G01M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旭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0 | 代理人: | 丁惠敏;郑立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板 弯曲 试验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薄板与细杆弯曲试验装置,是一种试验技术与方法的创新,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土木工程等工程领域的薄板与细杆弯曲测试,属于工程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程技术领域,薄板、薄壳和细杆等是组成复杂工程结构的基本构件,其弯曲承载力与变形性能是重要设计因素。在传统常规工程结构,板与杆正常工作的弯曲变形较小,常假设小变形。在航天领域,出现了一类基于大变形实现收纳展开的空间可展结构,如缠绕肋空间可展天线、盘绕式空间伸展臂等,这类空间结构的薄壁肋或细杆存在大弯曲变形。
陈务军、张淑杰著的“空间可展结构体系与分析导论”(中国宇航出版社,2006.3)介绍了基于大弯曲变形的杆状空间可展结构,但未涉及试验验证技术;
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弯曲试验方法”(GB/T232-2010)规定了测定金属材料承受弯曲变形能力的试验方法,给出了两支辊与弯曲压头的三点加载装置概念、试验方法和计算公式。
李海星、丁亚林、惠守文等著的“单轴柔性铰链柔度系数试验装置的设计”(光学精密工程,2011,19(7):1552-1559)为测定单轴柔性铰链柔度系数,设计了基于联杆的纯弯曲试验装置,只能适用于小转角。
张阿盈、柴亚南、关德新著的“非对称/非均衡复合材料层压板弯曲与扭转耦合变形试验方法”(复合材料学报,2012,29(1):207-211)设计了一套四点弯曲柔性支持装置,也只能适用于小变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弯曲试验装置存在的弯曲转角小、转角与加载不易控制,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弯曲加载装置,可以实现0-180°的弯曲转角,同时弯曲转角可以连续变化。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弯曲试验装置包括上加载框10、下加载导轨20和弯曲试件40,上加载框10呈门框型,其两肢门框底面为U型槽导轨;下加载导轨20横截面为U型,其两肢壁顶为L型导轨,L型导轨为外侧高内侧低;弯曲试验装置还包括加载车30,两个加载车30对称置于上加载框10和下加载导轨20之间,加载车30的上端与上加载框10两肢门框底面的U型槽导轨相连接,加载车30的下端与下加载导轨20两肢壁顶的L型导轨相连接,在两加载车30间连接弯曲试件40。
采用这样的结构,可以实现弯曲试件40在0-180°范围内的弯曲转角时测试弯曲承载力与变形性能,同时弯曲转角可以连续变化,便于弯曲承载力与变形性能测试。
将本发明的弯曲试验装置安装于具有加载压力控制的试验机,上加载框10接试验机上部夹具,下加载导轨20置于试验机座,通过试验机加载50,将力传至上加载框10门框梁,再由两肢门框传递至加载车30,加载车30产生力偶,并传递至弯曲试件40,实现弯曲试件40弯曲受力。随着加载增大,加载车30与上加载框10和下加载导轨20之间的发生相对运动,加载车30逐渐转动,使弯曲试件40可转动更大的转角,发生弯曲变形,直至转角为180°。
较佳地,加载车30还包括马蹄型承力体31和一个位于马蹄型承力体31上部深沟球轴承331,通过上部深沟球轴承331加载车30连接到加载框10两肢门框底面的U型槽导轨。
较佳地,加载车30还包括两个位于马蹄型承力体31下部深沟球轴承332,通过下部深沟球轴承332加载车30连接到下加载导轨20两肢壁顶的L型导轨。
较佳地,马蹄型承力体31正面呈马蹄形,侧面呈倒Π型。
较佳地,加载车30还包括模块化夹具板37和底部压板32,马蹄型承力体31的底部设有夹具凹槽,底部压板32的上部设有夹具凹槽,模块化夹具板37嵌入马蹄型承力体31底部的夹具凹槽和底部压板32的上部的夹具凹槽之间。
较佳地,模块化夹具板37夹持面为平行或菱型辊纹,用于夹持薄板弯曲试件40。
较佳地,模块化夹具板37夹持面为半圆或矩形凹槽,用于夹持圆形、矩形细杆弯曲试件40。
较佳地,加载车30还包括悬支轴36,悬支轴36设有凸缘361和键槽362,悬支轴36的一个轴端过盈连接下部深沟球轴承332,另一个轴端伸入马蹄型承力体31下部水平承压板耳轴孔,细高强沉头螺丝39从马蹄型承力体31下部水平承压板耳轴孔上侧的锁紧细螺丝孔拧入,卡紧悬支轴36。
较佳地,上加载框10和下加载导轨20的材料采用铝合金;加载车30的材料采用不锈钢或合金钢。
较佳地,上加载框10、下加载导轨20和加载车30的材料采用不锈钢或合金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弯曲试验装置的左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3759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