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及发动机的凸轮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10245345.9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67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杰;杨林强;张应兵;欧阳彩云;陈亮;姚巍;邹凯;朱浩杰;徐立强;刘俊;叶志伟;崔宁;穆芳影;黄海波;陈永祥;张亚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L1/047 | 分类号: | F01L1/047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王立民 |
地址: | 230022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压 油泵 驱动 凸轮 发动机 凸轮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凸轮轴结构。
背景技术
汽油缸内直喷发动机向缸内喷射高压油,高压油由高压油泵提供,现有的部分发动机直接用凸轮轴来驱动高压油泵。例如,如图1所示,发动机凸轮轴包括若干进气凸轮机构6和高压油泵驱动凸轮7,每组进气凸轮机构之间还有一个凸轮轴承8,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布置在轴体中部,进气凸轮机构依次布置在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两侧。进气凸轮机构和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与凸轮轴轴体是一体铸造成型。
上述结构的缺点: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位于凸轮轴中间位置,会导致高压油泵布置比较困难;进气凸轮机构、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与轴体为铸造一体成型,因此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与进气凸轮的材料相同,不能同时满足不同的摩擦要求,因此急需对该具有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凸轮轴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集成过盈压装式高压油泵凸轮的发动机凸轮轴,本发明的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与凸轮轴为分开式结构,布置于凸轮轴的一端,布置方便、结构紧凑;且分开式的凸轮轴结构使高压油泵凸轮和凸轮轴本体能够采用不同的材料,满足发动机强度及摩擦要求,同时可以大大降低成本;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可连接信号轮来传递转动信号,便于加工装配。
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压油泵驱动凸轮,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固定连接有信号轮。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包括凸轮段和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外套有信号轮。
可选择的,所述凸轮段与所述套接段之间具有过渡段,所述凸轮段、所述过渡段、所述套接段的轴径呈阶梯轴状分布。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具有四个凸出部。
一种发动机的凸轮轴结构,所述凸轮轴结构包括凸轮轴本体和高压油泵驱动凸轮,所述凸轮轴本体的一端为链轮配合端,自所述链轮配合端起依次设有至少一组气门驱动凸轮、高压油泵驱动凸轮,所述凸轮轴本体外套有与其配合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固定连接有信号轮。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包括凸轮段和套接段,所述套接段外套有信号轮。
可选择的,所述凸轮段与所述套接段之间具有过渡段,所述凸轮段、所述过渡段、所述套接段的轴径呈阶梯轴状分布。
可选择的,所述凸轮轴本体的另一端连接有信号轮。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在与所述凸轮轴本体的配合处,具有延伸轴颈。
可选择的,在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与最靠近其的所述气门驱动凸轮之间处,所述凸轮轴本体具有与所述发动机的缸盖配合的凸轮轴颈。
可选择的,所述延伸轴颈与所述凸轮轴颈直径相同。
可选择的,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具有四个凸出部。
可选择的,所述凸轮轴本体的材料为铸铁,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材料为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通过将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置于远离链轮配合端的一端,便于安装布置,合理利用了发动机缸内空间;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在发动机外能够避免占用缸内空间,布置合理;在高压油油泵驱动凸轮与最靠近其的所述气门驱动凸轮之间具有凸轮轴颈,凸轮轴颈与发动机缸盖配合,使高压油泵驱动凸轮位于发动机缸盖外,即凸轮轴具有悬臂;凸轮轴结构上具有信号轮,信号轮能够检测凸轮旋转信号,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具有固定信号轮的套接段,结构简单紧凑;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凸轮段与套接段之间具有过渡段,过渡段起轴肩定位的作用;高压油泵驱动凸轮通过延伸轴颈与凸轮轴本体配合;凸轮轴本体采用铸铁材料,实现了平面摩擦的需求,高压油泵驱动凸轮采用钢,实现了滚动摩擦的需求;所述高压油泵驱动凸轮具有四个凸出部,每个循环可以对高压油泵压缩4次,可以建立的油压更高,油压也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整体布置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凸轮轴结构的又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发明的凸轮轴本体的主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的高压油泵驱动凸轮的C向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102453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